Monday, August 20, 2012

星洲匾额之旅:于右任

于右任是当代大书法家,在台湾任监察院院长三十多年,直到去世。他一生未到过南洋,可是却在南洋留下了他的墨宝。
在新加坡旧南洋大学校园里,有不少匾额就是于右任写的,这些匾额写的是南洋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的图书馆。是不是他的真迹,有书法家潘受先生鉴定过,台湾著名学者董作宾先生亦作证他亲眼看着于右任写。据说于右任的墨宝是由一位中间人代为索求而来。这名中间人士刘侯武,台湾政府的监察委员,是于右任的下属,又是姻亲关系。

1949年,刘先生出任新加坡潮阳学校首任校长。就在他侨居新加坡时,很多人通过他求到于老的墨宝。南大的几幅于老书法,是他代为索取的。

此外,还有以下的匾额是于右任的墨宝:
  1.  旧的义安学院
  2. 广东会馆
  3.  安溪会馆
  4. 安溪大厦
  5. 槟城阅书报
  6. 法华寺(巴耶利峇路上段)
在新加坡,以下地点也可以看到于右任的墨宝
  1. 永春会馆
  2. 醉花林俱乐部



Thursday, August 16, 2012

寺庙书法:徐悲鸿题写海印寺

新加坡海印寺坐落在蔡厝港一处僻静的小山丘上。自从寺前开建了路 Brickland Road) 后,这座庙宇就变成显目的多了。寺内有大雄宝殿、功德堂、金光明塔、千佛宝塔、佛学院、斋堂等数栋建筑,及种植蔬果的园地。海印寺始创建於公1928年前后,是新加坡早期著名商人陈芳岁先生献出寺地,并由其夫人杨铜荷氏,法名印修,发起创办并募资兴建信众为持戒清修的女众。


海印寺是根据佛[华严经]时用海印三昧说而得名的。海,是指所有的香水海。印,是印现。谓大海, 湛然不动,万象皆现。三昧,华译为正定,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譬喻在佛的境界中达到海印三昧圆成实的境界,湛然澄清,如如不动,夜风不起,时浪不升,一切万象诸法皆能鉴照其中,如大海沉静时,风平浪静,日夜星辰,宇宙万象映现明澈,没有波涛的风浪,平静如镜子般,在定、静中升起智慧,证得无我的境界,故名海印三昧
随着來寺学佛及住寺清修者日渐增多,1937年起规划兴建一座大雄宝殿,1939年竣工,并请來艺术大师徐悲鸿亲书「海印寺」匾额。
1941年,日本南侵狮城之际,当地灾民纷纷避居寺中,人数竟逾百余位。幸得英国军队的照顾,才免於受难及饥饿之苦。1942年初,日本占领新加坡。当时人心惶惶,寺中的生活更形紧张。日本军官來寺观察,知悉海印寺实为一所妇孺清修的梵剎,即谕令日军加以保护,并拨给粮食资助,使得海印寺暂得安居,直到1945年光复为止
1992年寺內女性信众逐渐老去,逐礼请現任住持传谊法师接手日常寺务,并将寺院转型为僧伽道场,以继续弘扬佛陀教法。同时,寺內建筑年久斑驳,传谊法师计划逐步重建海印寺:1997年重建香积堂及斋堂;1998年由中长老主持奠基典礼,动土重建大雄宝殿,并于功德堂原址兴建一栋三层楼建筑物,一楼为功德堂、二楼为普门阁、三楼为觉皇殿,1999年全部竣工,並易寺名为海印古寺
2000年起,海印古寺进一步创办了海印寺佛学院,礼请真目法师担任院长,2004年并完成一座四层楼建筑供学院使用,并命名为印修楼,以纪念本寺开山印修姑太(杨铜荷女士)。学院分心觉成人班、心苗儿童班及心智少年班,人数共逾百人。每星期天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学生于此上课、静坐及学习礼仪等,亦开办晚间课程,藉此吸引更多人士前来学习佛陀教法
新加坡海印寺的金光明塔,栋的八角纳骨塔还是由新加坡已故第一任民选总统王鼎昌先生设计的。
1939年徐悲鸿题写的海印寺匾额
金光明塔是由我国已故王鼎昌总统设计的八角形纳骨塔,楼高4

Tuesday, August 14, 2012

星洲匾额之旅:旧同济医院

旧同济医院是受到“古迹保存局”(Monuments Preservation Board)保护的建筑物之一。它面前的这条街,是余东旋街的延伸。可当年,同济医院前面的街叫哇燕街,街边还有热闹非凡的市集。哇燕,是马来语wayang的译音,原意是戏院,是因19世纪末座落此街的一家戏院而得名。

同济医院是1892年搬到哇燕街的。之前的二十五年,它都以“同济医社”的名义存在于单边街(Upper Pickering Street)卅一号。在那里风雨不改地施医赠药、扶弱济贫,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善人善行,于是民众爱戴捐款,官府赞许拨地,一座如今被国家保留的古迹建筑,当年就这样矗立在哇燕街三号,乔迁之时,同济医社正式更名为同济医院,为更多人行医送药。

旧同济医院是一座典型的华南传统建筑,中轴对称,包括一座庭院和天井的三重院落。建筑保持了中国南方建筑的习惯做法,在建筑的层次结构中非常重视大厅的天花板的高度。另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屋顶。尽管在屋脊的装饰元素是华南常见的样式,脊本身却并非如此,不同于华南屋脊典型的曲线,这个屋脊是完全是直的。屋顶是装饰作品表现的是悬壶济世的场景,屋脊两端则收以波浪式的山墙装饰。

沧海桑田,因应现代医疗的需要,1976年同济医院又搬到了振瑞路的新大厦。哇燕街上的旧同济医院慢慢淹没在门前大街的车欢马叫的喧闹之中,相比周围越来越多的摩天高楼,身影越来越矮小。连所在的哇燕街也从新加坡的地图上消失无影了,连带消失的,是它背后许多珍贵的历史。

院大门上同济医院四字遒劲有力楷体榜书的大字为南海黄乘骥所题。

进入大门是个天井,走十来步,就到前院。前院内布置有古色古香家私,墙壁上高挂着许多古旧匾额与对联。这些匾额对联,多是创院时期保存下来的,内容大致是赞扬该院的仁风义行。作为早期华人唯一的中医慈善团体,同济医院之得到各阶层人士的鼎力支助,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从今日医院内保存着的匾额对联,可以清楚地看得出来。高悬于正院内的“善与人同”一匾,立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创院发起人及商号联合赠送。这批发起人及商号多至七十位,他们系来自不同的方言群,但却为创立一间惠及全体侨民的慈善团体而共同努力,确是新加坡华族史上的盛事。这块匾应应属同一人所书,厅内尚有一长联也出自其手,惜无法找到这位书家之材料。

大门两旁对联同人胞与量,济圣贤心。则为同治科甲戌进士顺德黄玉堂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所题,现已经改县于厅内。

此外堂内还有诸多名家题写匾额如、东渐西被义行可风谊笃桑梓、“ 惠周桑梓,以及长联等,件件皆龙飞凤舞,各尽其美,其中最长的一对为廿八字对,联曰:同志推心,皆以乐善为怀,况畛域无分,具片念之慈祥,便作万家甘雨;济人利,岂慎好施不倦,乃痌瘝在抱,种千年之德泽,咸歌一路福星。

由于早年海外上好字帖范本难得,这些充满翰墨气息场所,自然便成为当年许多爱好书法的学子心慕手追,流连之去处。

旧门两旁的楹联
现在的大门两边的楹联已被移走

Monday, August 13, 2012

客家书法家黎省三

黎省三(1902 – 1999),祖籍广东省丰顺县。历任丰顺会馆多届会长(1973-1978及会务顾问。少壮时由中国南来,于柔佛士乃经营"谈天书局",后因时局动乱,举家迁徙新加坡定居。生前被誉称为新加坡丰顺人的书法之宝,著有«笔耕之路»

字体饱满有劲为其书法特色。他长期为招牌业公司书写招牌,如兴记栈公司出入口商便是。芽笼32巷的丰顺会馆大厦和武吉班让客属公会就是他的手笔。他最得意的杰作,莫过于发展银行和发展金融的招牌字了

根据其子黎辉光君的透露,大约1980年代,新加坡发展银行在报章刊登广告征求中华书法作该银行招牌字用途,黎老写了四个楷书体的字静悄悄地邮寄应征;据说当时该行收到的稿件非常的多,结果黎老压倒了群雄,仅他一人的楷书被该银行录用了 继后黎老接到该银行的书面通知,并附来2000润笔费。黎老的遗墨到该银行集团,仍是风行釆用着。 

这深俱意义的收获,在黎老先生的晚年里,给他无限的鼓舞外,也增添了他生命的异彩。大约又一年后,该银行集团为其业务多元化而增设金融业务,为求其子公司的招牌字和母公司的字体统一化,据黎辉光乡贤说,其所知悉后来的发展金融招牌字,是通过一家广告公司和黎老先生接洽的,几天后黎老把"发展金融"书交给该公司,结果其书法作品同样地仍被有关金融公司所录用。 

黎省三曾担任会长(1973-1978)及连任会务顾问二十年(1978-1998),对会馆馆务的推动和同邑福利的谋求建树良多。另外,丰顺会馆新大厦在1973年落成时的"丰顺会馆大厦"题字,也为黎省三的亲笔墨宝。为了纪念其生前功绩,丰顺会馆于2006年特出版了其遗著《笔耕之路》,列为《文化艺术 系列丛书》之一。 

资料来源:http://chintuan.blogspot.sg/2012/08/blog-post_13.html


书法家薛振传先生认为早期晚晴园的匾额是黎省三题写的。以下是早期晚晴园照片:



Friday, August 10, 2012

景园书法:晚晴园

新加坡晚晴园是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旧址,保存了孙中山先生在新加坡时的许多重要史料。这座建于1902年前后的古老建筑早期名为阴珍,是一位姓梅的富商为其子明珍建造的。梅姓商人家道中落后,将明珍庐卖给富商张永福。张永福取唐朝诗人李商的名句夕阳怜芳草,人间爱晚晴里的晚晴两字,将明珍庐重新命名为晚晴园,并在修建后供同盟会南洋支部使用。孙中山从1905年开始,数次访问新加坡,把此地做为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的活动据点。

19663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将几度易手的晚明园整修后重新开放,供人凭吊一代伟人孙中山。纪念馆的正面,摆放着中山先生的座像1994年,晚晴园被新加坡列为历史古迹,永远不能被拆,不能改动外观2001年修复工程完毕,并于1112日重新开幕。修复后的晚晴园称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2009,新加坡政府正式参与纪念馆管理,并对其进行大修。

在晚晴园的庭院里,也收集了若干件雕塑作品,多数是前馆长冯仲汉先生在任时委托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制作的58公尺,高2公尺的铜铸《共同记忆之墙》则 由本地著名女雕塑家韩少芙设计,花了三年时间铸成。这幅历史长卷刻画了20世纪初期,人们的衣食住行、各行各业、楼房建筑、交通概况、城乡活动,也记录了第二次世界战争爆发前后的抗战、反侵略和肃清的血泪事迹

当然,园内也少不了书法作品。入口铁门旁的矮墙上,由新加坡著名艺术大师陈瑞献题词的晚晴园三个鎏金大字格外醒目。推开铁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草坪旁矗立着的一块赤褐色巨石,正面是新加坡书法家邱少华书写的孙中山,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背面是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这块巨石在2009年晚晴园修建时被移走,后来被安置在对面2011年新建的中山花园。孙中山 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One man changed China, Dr Sun Yat Sen - Lee Kuan Yew) - 这句话取自《时代周刊》199747日与李光耀资政做的一则英文访谈。虽然李资政这番话原本是以英语讲的,但由于意义深远,特译为中文,加以强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仁心果和“烈士树”。仁心果又名人心果,是孙中山当年在南洋从事革命活动时最爱吃的热带水果之一。经过100多年的风雨洗礼,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作恶多端的日军的扫荡,时称晚晴园的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室内与周围事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门前这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树相伴。它与这座古老的建筑物一起见证了孙中山当年领导南洋的热血男儿,策划镇南关起义和黄冈起义等反清活动,以及撰写革命宣传刊物和发动筹款等革命活动。2001年在纪念馆修复后准备开放之时,前馆长冯仲汉致函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请二人分别题写了“烈士树”和“仁心果”三个字。馆方把一块大石一分为二,分别刻上二人的题词,安放在草坪两端。

2011930日,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向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赠送匾额,祝贺晚晴园装修后重新开馆。使馆公参戴兵、领事参赞龚春森、新闻参赞林先江等使馆人员参加。

赠匾仪式简朴而庄重。中华总商会张松声会长、晚晴园董事会钟声坚主席、新加坡国家文物局陈子宇司长和晚晴园潘宣辉馆长愉快地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魏苇一起为匾额揭幕。匾额上书“国家之本在于人民”,语出孙中山先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亲笔题写,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制作并赠送。

注:书法家薛振传先生人为早期晚晴园匾额是由黎省三题写的。电击这个链接有关黎省三简介:http://thecccentre.blogspot.sg/2012/08/blog-post_13.html


2011年:中山公园

Friday, August 3, 2012

新加坡的园林文化

以下资料由书法家邱程光先生提供:

过去新加坡钜富府宅,也有不少拥有中华传统式的私人园林,以供亲戚及友朋游玩和雅集;这些园林内设有庭台、楼阁、亭榭、园苑等,规模不一;但为了显示主人的高雅和素养,名家书画、对联、牌匾等皆不可少;这样的私人园林随着城市的之发展,家族之兴衰交替,以及后人之逐渐西化等原因,现已不多见。

由先后身兼中国、俄罗斯、日本三国领事的先贤胡璇泽(胡亚基Hoo Ah Kay,又名黄埔先生;1816-1880),在19世纪的六十年代修建的南生花园,这座新加坡第一座私人园林由多位广州园艺师所设计。

南生花园虽为私人园林,当却每逢假期或节庆之日,向市民免费面开放,成为华人逢年过节的欢庆和聚会去处。19世纪九十年代,为新加坡当年华人领袖,社会慈善与公益事业家,也是海峡殖民地华人中永久立法议员的第一人佘连城 (Seah Liang Seah;1850-1925) 购得,并易名为“明丽园”。

随着多年来物换星移,园林现在荡然无存,但根据历史的描述,园里有小型假山、人工湖、水族馆,精巧而矮小的竹子和经过精心修剪整理类似各种动物形状的花木,当然这座岭南风格花园免不了有许多书法精美的楹联、牌匾以及题字点缀其中。

另外最典型的,而且目前已成为旅游胜地,并供人参观的“虎豹别墅”,堪称为代表。

虎豹别墅也称为“虎标万金油花园”,初建于1937年,系由福建永定华侨实业家胡文虎为其弟文豹所建;胡氏兄弟早年在缅甸仰光经营“永安堂”中药铺,因创制“虎标万金油”而成巨富,后来又在南洋创“星系报业”,又被誉为“报业大王”。别墅将中华传统园林建筑及雕塑合为一体,将许多家喻户晓的华族民间信仰及故事如冥府十殿阎罗、西游记、八仙大闹海龙宫、白蛇传等汇于一处,巧妙地将中国民间传统及文化长久地保存下来,别墅后来公开供公众游览,而成为早年新加坡主要名胜之一。

别墅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除了民俗文化、建筑及雕塑艺术外,还在园林内的许多牌坊、庭院、亭台、楼阁之上,请来名家撰联作书,更丰富了别墅的文化氛围与内涵

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1938年底客居南洋的郁达夫,当时应胡文虎聘为《星洲日报》文艺副刊编辑,虎豹别墅主人就是胡文虎、豹兄弟,在主人的力邀下。郁达夫当时为虎豹墅所撰的几对对联,即传为新加坡文坛佳话。

这几对对联分别为:

题“虎豹别墅”牌坊中柱联曰:“山静白云闲,辉耀一楼花萼;澜澄苍海晓,望迷万顷烟波。” 题“虎豹别墅”牌坊偏柱联曰:“家学宗风承上蔡;山居树石拟平泉。”(见图1)

题“挹翠牌坊” 中柱联曰:“爽气自西来,放眼得十三弯烟景;中原劳北望,从头溯九万里鹏程。”题“挹翠牌坊”偏柱联曰:“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海上清风。”(见图2)

别墅入口“万金油花园”大牌坊主柱上之“万金”冠首联,联曰:“万水汇归,环海银涛收眼底;金樽共赏,前山翠黛展蛾眉。”意佳辞美,其书法更是融颜与北碑之长,惜联上未刻上名款,而不知何人所书。(见图3)

当然虎豹别墅尚有其他名家题的佳联甚多,兹不一一。

早年私家园林不少,郁达夫作为当年来自大陆才子,经常受邀为座上客,他就曾经为这些私人林园题了一些对联,其中可以查到的有:题新加坡敬庐联曰:“四面园林无限好;一楼风月不胜情。”题新加坡金马仓华林别墅联曰:“华夏家声承上党;林园木石拟平泉。

此外,郁达夫在新加坡期间,曾受邀到海南文昌韩槐准府中作客,品尝韩家所栽南洋名果红毛丹,也曾为韩家的愚趣园,撰写一联曰:“其愚不可及;斯趣有所为。”

“愚趣园”主人韩槐准是新加坡文化考古学家,于1962年返中国定居,此园当年为不少文人墨客、学者专家和艺坛名士经常雅集之处,这些名人中有郁达夫、徐悲鸿及许云樵等。韩槐凖也为自己庄园亲题了冠首门联:“愚到穷时方悟性,趣从幽处有真情。”郁达夫和徐悲鸿当年分别在愚趣园留了不少诗书画作品之事,一直是新加坡文化艺术界的佳话。据知郁达夫还为愚趣园题的对联还留有:“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这对集前人句的对联;郁达夫曾赠诗韩槐準,诗中描绘过两人相识相知的经过,“卖药庐中始识韩,转从市隐忆长安。不辞客路三千里,来啖红毛五月丹。身似苏髯羁岭表,心随谢翱哭严滩。新亭大有河山感,莫作寻常宴会看。”;另外愚趣园内还有徐悲鸿题赠的对联:“愚忱泥处尊唯我,趣味浓时兴不阑”,以及“愚趣斋”题匾;徐悲鸿也曾画过一幅红毛丹图,并赠诗韩槐準:“吾慕韩夫子,卜筑山之麓,宁静识物理,花果满其谷,甘美无比伦,饱食畅所欲,太平他年事,岁暮亦何速,暂别当再来,结聆效劳躅。”1951年暮春,身在北京的徐悲鸿在病中忽忆起韩槐準和他的愚趣园,仍强撑病体题诗并以汉隶书成屏条寄赠,诗曰:“十年长忆海南韩,愚趣园中嘉会难。篱落参差存古意,宾朋细品红毛丹。”

新加坡建国后的公家园林多为西方式,但其中有一仿照中国北方皇家园林,并由台湾设计家所设计的裕华园,建于1975年;院内的桥、塔、楼、阁、庭、苑等诸景,虽然也力仿中国北方的宫廷园林,在园里也有名家题写的一些牌匾,题字穿插其间,但终究为数不多,远不如虎豹别墅来得丰富,而缺乏传统园林的文化魅力。 


图1:虎豹别墅牌坊
图2 挹翠牌坊
图3 万金油花园牌坊
愚趣园主人韩槐準(右)和学者许云樵合影于愚趣园。愚趣斋匾额为徐悲鸿所题写
愚趣斋的客厅墙上, 悬挂着徐悲鸿、康有为等文化名人的字画

资料来源:http://icalligraphy.blogspot.sg/2012/08/singapores-chinese-garden-culture.html

Wednesday, August 1, 2012

景园书法:虎豹别墅

新加坡虎豹别墅初建于1937年,是新加坡一位企业家胡文虎为弟弟胡文虎所建的。别墅起初名为标万金油花园,因为虎豹别墅的主人是上个世纪初制造并销售其父亲所创的标万金油发迹,随后更名为虎豹别墅

虎豹别墅将建筑及雕塑合为一体,将许多家喻户晓的华族民间故事集合于一处。在这里, 您能见到西游记、八仙大闹海龙宫、白蛇传及其他故事里的人物,他们以鲜艳夺目的色彩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巧妙地将中国民间传统及文化长久地保存下来,供后代参观了解。到此的游客形容它为“引人入胜、惊喜、怪异、富娱乐性”.

园中拥有超过 1000 座雕像,并设有多达 150 处立体布景,其中更少不了书法家所题写的牌匾、楹联。园内楼牌上几个大字“虎豹别墅”、“天风”、“海涛”以及楹联就是当时“星洲三大书法家”之一的许允之所题写的。


园内“胡文虎纪念碑”及“挹翠”则是当时另一位“星洲三大书法家”之一的吴纬若所题写的。吴纬若简介:http://thecccentre.blogspot.sg/2012/06/blog-post_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