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4, 2013

2013年:第四届全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赛

由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新加坡全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赛于98日在狮城举行。这项赛事今年已经步入了第四个年头。本次大赛共吸引了5000多名书法爱好者报名,其中有许多人来自马来西亚,甚至还有从中国来的书法爱好者。

现场参赛的选手多达440多人,都是经过初选以后来此参加决赛的。

参赛者除了新加坡本地人以外,远至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森美兰、吉隆坡、霹雳、吉打、彭亨、槟城以及柔佛等地的选手也特意赶过来参加比赛。

来自中国贵州的饶麓岐老先生,今年已经73岁了,因为儿子在新加坡工作,每年都到新加坡来呆上一段时间。因为爱好书法,凡有比赛一定参加。今年春节期间参加新加坡当地的“挥春书法大赛”,还获得了二等奖。

比赛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先是一小时的毛笔书法角逐;然后是一小时的硬笔书法争锋。

新加坡财政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亲自到场助阵,并亲手为214名获奖者颁奖

杨莉明在致辞中称赞书法是一项令人着迷的艺术,历经三千多年,依旧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她说书法“既可以让人体会静若处子的安静之美,又可以让人体验动如脱兔的速度之美”;“既可令人感受端厚平和的法度之严格,也可使人感觉玲珑飞逸的变化之魅力。”杨莉明认为书法是一项真正的群众艺术,无论是耄耋之老者,还是年幼之儿童,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格调来书写,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快乐。

此次书法大赛邀请了九位新加坡当地书坛资深的书法家作为评委,他们分别是林玉奎、陈声桂、何钰锋、符传国、陈朝祥、陈凤英、黄福元、李士通以及薛振传等。



2010年:第一届新加坡全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赛

由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办,观音堂佛祖庙赞助的第一届全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赛于95日顺利完成赛事,8比赛组184优胜者也出炉。颁奖典礼亦于当天中午举行。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及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女士和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陈疆出席了决赛后举行的颁奖典礼。

这次大赛报名参与者逾5000人,经过筛选后进入现场决赛的有500人,是新加坡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书法比赛。

此次比赛毛笔与硬笔各分为四个组别,分别是小学组、中学组、高中组和公开组。学生组是按照年龄来分段,而公开组则涵盖了除学生以外的所有年龄段的参赛者

毛笔书法小学组比赛书写的字为10个左右;中学、高中以及公开组大约为20个左右。

硬笔书法比赛大约是150个字左右的一篇文章。参赛者需自备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


Wednesday, December 11, 2013

2013年:陈之初博士美术奖书法公开赛

2013年陈之初博士美术奖书法公开赛揭晓,所有得奖作品与入选参展作品于12月7日至11日·展出。

今年的得奖者是:

首    奖:江妙云
第二讲:周秀琼
第三奖:陈财田

去年首奖得奖者姚林的作品要参加展出。

江妙云
周秀琼
陈财田
以下是姚林书法作品:




2012年:陈之初博士美术奖书法公开赛

由新加坡艺术协会主办的陈之初美术奖自1979年开办以来,为新加坡培育了不少美术人才,是新加坡美术界指标竞赛展之一。1977年,美术收藏家陈之初博士慷慨捐献5万元予新加坡艺术协会,设立“陈之初艺术基金”以资鼓励对艺术创作有特殊表现者。陈之初家属也逐年捐献款项增加艺术基金。在家属不断地捐献下,到2011年基金已经达到100万元,每年可以利息赞助陈之初博士书法与美术比赛奖金2万元。

陈之初博士,原署兆藩,别题香雪庄主,祖籍广东省潮安县东凤乡。1911年在新加坡出世,4岁返中国受教育,17岁南来谋生。因其勤奋努力,精明能干,由学徒晋升为经理,后自创长丰和隆荣两联号,经营南洋土产,有胡椒大王美誉。

陈之初天性喜爱书画,书画、金石、砚台等收藏丰富,有“东南亚最大收藏家”的雅号。除了收藏,也勤练书法,除了多次参加艺术展览,1979年还出版了《陈之初书法》。1982年在新加坡博物馆办第一次个展,并出版了《陈之初书法(二集)》。

陈之初博士美术奖于1979年第一次颁发给美术家林欣欣。1998年进一步把比赛分为四组奖项:书法、彩墨、写实与抽象组,各组皆设首奖与两个优胜奖。所有得奖作品都在艺术协会的年展中展出。

2010年的新加坡艺术协会第63届年展暨陈之初美术奖2012获奖及入选作品展已经于10月26日至29日在新加坡新闻与艺术大厦的庭院完满举行。今年的书法奖项得奖者是:

首奖:姚林
优胜奖:王震英
优胜奖:沈板亮

首奖:姚林
优胜奖:王震英
优胜奖:沈板亮

2009年:第29届新加坡书法年展

由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29届书法年展,于4月25日至27日在书法中心的光前堂举行。

这届书法展同时也颁发“陈景昭书法奖章”于两位书法家:陈剑波与陈凤英。

这次参展的共有59人,他们是:陈声桂、何钰峰、徐祖燊、陈建坡、林子平、许梦丰、王思宗、周昌嘉、陈剑波、杨昌泰、吕永华、符传国、陈朝祥、薛献霞、陈凤英、林爱莲、薛振传、李嘉仪、许士通、陈福泰、潘永强、林崇兴、黄翡玉、吴惠嫦、林芳凤、陈思平、黄建斌、张有烁、林义兴、周德成、陈德成、沈松机、黄福元、黄来兴、姚智、卢志强、陈丽仙、高桂、陈富森、萧雅悟、黄敏蓉、王怀正、吴成发、吴多标、郑文龙、祁展民、何光荣、方凤意、张毅盛、周纯端、罗惜鸾、罗月秋、王运开、故兆娇、陈芳华、洪子茵、许彩端、蔡锦贤、陈淑温。









Sunday, December 8, 2013

2013年:第21届狮城墨韵展

狮城书法篆刻会主办第21届【狮城墨韵】展,于,2013124日下午630分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开幕仪式。展览将一连举行三天,至6日傍晚结束。


【狮城墨韵】创办于1991年,除了在新加坡展出外,也曾经远赴中国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大连、南昌、吉安、重庆,以及美国洛杉矶、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展出,为新加坡唯一曾经渡过海展出的大规模书法展,展览不仅增进各友地同道对新加坡书坛的了解,加强各地与新加坡书法界的联系。

 约有70位本地老、中、青书法艺术工作者参加本届展出,多位新移民的书法高手,也是本次展览中的亮点。

125日,迎来了来自马来西亚同道,双方在会场上融洽与热烈气氛下进行笔会交流,将展会推向一个高潮,也给新、马书法交流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乘学校假期之便,马来西亚砂勞越代表團何梅香女士一行,在新山書法館馆長楊金榮先生帶領下莅临会场观展。这支友邻代表团受到我會會長曾廣緯,副會長吳耀基、祕書陳美娟、理事沈松機、沈觀漢、王懷正、李美美、王源枝及潘永強等热烈迎迓。

双方在现场笔会交流中进行创作,狮城多位成员参加了笔会交流活动,宾主双方尽情挥毫,并在笔会结束前互相交换作品作为纪念。




以下相片由鸿二哥提供:
网页: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72772&extra=page%3D1












Friday, December 6, 2013

2013年:讲座:星洲匾额101

由潮州八邑会馆举办的100次书画交流雅集于2013年12月1日举行,邀请书法家薛振传于2013年12月1日讲“星洲匾额101”,引起广泛注意,吸引了约100位公众人士出席听讲,堪称书坛2013年年底盛事。

薛振传先生是狮城书法篆刻会顾问,专业城市规划师,曾任职国家发展局要职、绘测公司规划顾问、房地产公司总经理。从读端蒙中学开始,他就对匾额书法产生了兴趣。当他从事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知道那些悬挂在屋门楣上的匾额将因城市的重建,而逐渐消失。

大约于23年前,他利用多个周末的宝贵时间,跑遍市区旧店屋区,替匾额拍照做记录。现在这些匾额已“灰飞湮灭”了,证明他的想法和做法是及时的。过去的一年,他的目标已转向宗乡会馆、华人庙宇、教育团体和工商会馆内的匾额。

在一群好友的鼓励和协助下,他从2011年10月(辛亥百年)开始,将他整理过的照片和个人观点,陆续在《随笔南洋》网的”狮城书画专栏“上发表。结果引起一些网友的热烈讨论和提供宝贵的资料。

转眼之间,他以及其他网友对这项工作的展开已经有两年了,也已经累积了不少的匾额联楹,觉得有需要不同的平台来继续推广匾额文化的工作。匾额把中华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值得大力向那些平时少上网的书友推广。因此有了举办匾额讲座的想法。

一番接洽之后,决定第一场热身讲座在牛车水民众俱乐部举行。于10月27日举办的”星洲匾额之旅“吸引了大约50位听众出席。



这次由潮州八邑会馆主办的讲座,魅力不减反增,吸引了百位听众,还包括了武吉布朗(Bukit Brown)坟墓挖掘团队的一些团员,邀请薛振传先生参与他们的工作。

这次讲座算是一个开始,希望未来更多人因此对匾额文化更加关心与保护。




Wednesday, December 4, 2013

2013年:新加坡文化奖章三家书法展

“新加坡文化奖章三家书法展”是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创会45周年(1968-2013年)的重头节目。书法展由新加坡副总理、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张志贤先生于11月17日揭幕。这也是新加坡文化奖章自1979年设立以来,唯一三位获得书法项殊荣的书法家(潘受、王瑞壁、陈声桂)的作品,第一次聚集一堂的盛会。

展览共展出书法135件,三人各呈献45件。

潘受(1911-1999)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教育家。书法以行书称著于世,其书风朴茂而雄厚,跌宕而蕰藉,书写时悬腕笔笔中锋、兔起鹘落。

潘受简介:http://icalligraphy.blogspot.sg/2009/01/pan-shou.html


王瑞壁(1904-1998)是著名书法家、教育家。书法以草书见长,而他的草书又以二王、颜、柳、欧阳为本,兼汲张旭、怀素、米芾之长。所作笔画,淡淡有致、刚柔相济,形成了自然、洒脱、轻盈的书风。

王瑞壁简介:http://icalligraphy.blogspot.sg/search?q=%E7%8E%8B%E7%91%9E%E5%A3%81


陈声桂主持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务凡45年,在新加坡书法组织行政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他的行书劲秀放逸,韵度丰美,洒落潇散。


这次展览由陈声桂先生亲力亲为,在吴氏基金、李氏基金、国家艺术理事会、四马路观音佛祖庙的赞助下,促成了这桩盛会。


Sunday, October 13, 2013

国庆书画美展

“国庆书画美展”是由新加坡义安文化中心为了欢庆新加坡国家的生日而主办的书画美展。

义安公司成立的义安文化中心于1998年创立,活动地点设于登路潮州大厦。中心设立的宗旨在于通过拓展文化活动来提高新加坡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特别是潮州传统文化。在保持一贯的服务社会的卓著记录之余,义安文化中心也通过各种途径扩展它与新加坡潮州社群及艺术家的联系、大力推动本地及国际的文化与艺术活动。诸如继续参与中国书法、水墨画,潮州戏剧,舞蹈,音乐与话剧等文艺活动。中心也通过提供展览空间、设施与组织资源等,积极地支持艺术家与表演者。

“国庆书画美展”是由新加坡义安文化中心为了欢庆新加坡国家的生日而主办的书画美展。

义安公司成立的义安文化中心于1998年创立,活动地点设于登路潮州大厦。中心设立的宗旨在于通过拓展文化活动来提高新加坡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特别是潮州传统文化。在保持一贯的服务社会的卓著记录之余,义安文化中心也通过各种途径扩展它与新加坡潮州社群及艺术家的联系、大力推动本地及国际的文化与艺术活动。诸如继续参与中国书法、水墨画,潮州戏剧,舞蹈,音乐与话剧等文艺活动。中心也通过提供展览空间、设施与组织资源等,积极地支持艺术家与表演者。

早于1969年,当时的新加坡文化部就曾主办首届的国庆书画美展。文化部所办的国庆美展,由时任新加坡艺术协会会长的已故先驱画家刘抗担任工作委员会主席。据知,他在1978年卸任后继续参展到1981年。国庆美展在1980年代停办后,再也没有任何机构配合国庆主办大型美术展览。虽然一些社区或美术团体主办了国庆美术展览,但规模较小而且特定性比较强。1990年代举办的新加坡美术展,被认为是国庆美术展的“延续”,但这个双年展不在国庆期间举行。

2010年,义安文化中心为了配合45周年国庆,于85日至812特别主办“国庆综合美展”,邀请132名本地书画名家参展,每人只限一幅作品。这相信是新闻、通讯及艺术部的前身文化部在1969年创办国庆美展后,第一次有民间机构配合国庆举办大规模美术展。義安文化中心的举动就是为了延续这股欢悦的气氛。

现在这项常年活动开放给受邀的艺术家参与,不分种族或宗教。今年(2013年),这项书画展改名为“国庆书画美展”。进入第4年的国庆书画美展今年参展者有141名。

中华文化与教育总离不开书法,中国画作更是美感的体现、留给后世欣赏的事项记录。为了培养和推广这项文化发展,義安文化中心在主办国庆书画美展的同时,还举办了全国学生书法比赛和。全国学生书法比赛旨在提供机会让年轻国人接触中国书法,培养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和价值观的兴趣。得奖的学生将获得丰厚的奖金。得奖的作品也于举办的国庆书画美展上展出,以示鼓励。

国庆书画美展是个只开放给受邀艺术家参与,由于举办这义安文化中心是一间有能力与财力的民间组织,这个展览有望同新加坡书法年展(新加坡书协主办)和狮城墨韵书法常年展(狮城书法篆刻会主办)一起成为新加坡书坛的三个重要的常年书展

1986年:金门会馆礼堂内的对联

会馆通讯第12号(1986年2月4日发行)记载了会馆礼堂两幅对联的来龙去脉。当年,会馆位于庆利路的大厦兴建完工后,常务小组请来我国已故著名诗人兼书法家潘受(原名潘国渠,1911 – 1999,福建南安人)为礼堂的四根大圆柱书写两幅对联。当时的常务小组主任陈国民通过陈永远乡亲(陈文确令郎)安排见面会谈,潘老欣然答应为会馆效劳,他要求先提供一些金门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他能根据书中内容题联,他并要求不可给与任何限制。

1986年1月29日潘老来到会馆,由陈永远与薛残白等位乡亲作陪。潘老告知已根据金门的历史为会馆构思了两幅对联。第一副联是:

金铸陈侯筚路飞腾出龙骥

门崇朱子当年过化咏鸢鱼

 
对金门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两位伟人,首推唐朝贞元年间奉命率部下到当时称为「浯洲」的金门开辟牧马场的陈渊。陈渊死后,乡民感念其开拓金门之恩泽,于其初驻扎的地方,结庵塑像渡以金身祭祀,奉为开浯恩主。潘老第一句“金铸陈侯”便是此意,接着为了“出龙骥”养骏马而“筚路飞腾”则是开辟金门使之飞鸿腾达。第二句的伟人是宋代大儒朱文公朱熹。朱熹被朝廷派来主簿同安达五年之久,金门前属同安县,因此朱熹在同安办教育也令金门深受其惠。金门因蒙朱子教化之余荫,从此读书之风盛行,至明朝以后,科第辈出,固有“海滨邹鲁”之称誉。而朱文公当时曾题了一对有名的联“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因此潘老以“门崇朱子”歌颂朱文公当年办教育时“咏鸢鱼”的对联,“出龙骥”与“咏鸢鱼”乃是神来之对。会馆通讯中记载潘老向在场的乡亲们解说对联之意时眉飞色舞,感到无限满意。

如果说第一副联是颂扬金门悠久的历史,那第二副则指金门人离乡背井前来南洋发展,虽然飞黄腾达,庭阁高筑,但仍然不忘故里。潘老引用李白《登高丘而望远》诗中一段“银台金阙如梦中”为开头而题下第二联:

金阙银台海上仙山思故里

门风世泽天涯游子耀新邦


藉着寥寥数字,完全表达了金门的历史,人物,文化哲理以及身为金门人的感受与心声。当时人在礼堂的卢任慰乡亲观看潘老亲笔写完字后叹道:“这就是无价之宝”,在场众人都深有同感。



资料来源: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71946&extra=page%3D1

Saturday, February 23, 2013

冈州会馆的张之洞墨宝

新加坡冈州会馆创立于1840年;1929年,新加坡冈州会馆创办"冈州义学",开展华文教育,直到1968年停办。冈州会馆原会所是租用的旧房子,1924年在现址新建会所,使用至今。新加坡建国后,因城市建设需要,拆掉了许多会馆的建筑,就以广惠肇碧山亭属下16个会馆而言,至今仍保留原会所的只有3个,而建筑相对独立的就只有冈州会馆了,因此,冈州会馆在宗乡会馆中更显“宝贝”。  

显得“宝贝”的不仅是会馆的建筑,更有会馆里的一批“文物”。有许多文化遗产和浓厚的中华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氛围是冈州会馆的显著特色。冈州会馆会所三层半的楼房,每层楼都富有文化特色。

会馆大门上方的“冈州会馆”牌匾,出自民国时期杰出外交家、法学家伍朝枢(1887-1934)之手笔。伍朝枢是新会人,孙中山任广东大元帅时,他是外交部长。据了解,美国三藩市的“冈州会馆”也有一块一模一样,出自伍朝枢之手的牌匾。大门两边的楹联来自黄子经的手笔。没有黄子经的资料。楹联写的是:

新建共和合群爱国;会开众议广意集思。

步入会馆大厅,“昭远堂”三个大字印入眼帘,这是出自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手笔,是从旧会馆搬来的珍贵文物。张之洞死于1909年,这块匾至少有百年历史了。

这里还有其他一些匾额,其中“蔚为国光”题写于1925年,为纪念会馆1924年重建而做。

二楼是演艺厅。三楼是演武厅,四周地上和墙上放(挂)满了广东不同产地和不同风格的狮子。据说,陈列这么多狮子的会馆,不仅在新加坡的宗乡会馆中绝无仅有,即使在中国也十分罕见。透过那一头头狮子,可见该会馆狮队的阵势和声威。

四楼(半层)是关公拜祭坛。坛上摆放着大小不一的关公塑像,3个铜铸大香炉是光绪15年(1889年)制造的;竖插在左边的一把铜铸300公斤大关刀,也是光绪15年出品,其重须几个人才能搬得动。陪伴大关刀的是一面难以搬动的大鼓,据说也有上百年历史,至今鼓声宏亮依然。另外还有光绪十年(1884年)铸造的一套18件官杖,目前虽少一枝,但还是很有价值的古文物。

题写“昭远堂”三字的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抱冰老人。同治进士。直隶(今河北)南皮县人。他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首领之一,是近代重工业的创始人。



在四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尤其是在光绪年间,出则封疆大吏,入则枢机重臣,在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先后为清流健将,洋务殿军,新政主角。对晚清政局的变化,抵御列强的胜负,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新型教育的创办,中西文化的交融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生于官宦之家的张之洞,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封建教育。1863年,26岁的张之洞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开始步入官场。1867年起,他先后充任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学官,在各地倡导兴建书院,培育人才。十年的学官生涯,使他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张之洞是一位身兼政坛重臣,学界巨擘和工商巨头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遗著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书学苏东坡,善用侧锋,然有其横肆而无其敦和。



张之洞书学苏东坡,善用侧锋,然有其横肆而无其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