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书法人网站致力于推广新加坡书法活动并为书法的传承尽一分力;除了整理新加坡书法历史中重要事件,也为新加坡书法活动、培训课程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信息服务。
Wednesday, August 27, 2014
Monday, August 25, 2014
薛振传:XO书法
在书法母国的中国,寻求突破传统,走向现代,因此出现了所谓的“现代书法”。由于无法对“现代书法”概念达成共识,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创作思路,形成了不同流派。有的为了突破传统,特意挑战“美观书写”,以丑拙为新的审美范式;也有以形式转型为主轴,大力引入美术观念。
新加坡近几年也开始积极探讨书法艺术的现代之路,虽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派别。2009年新加坡艺术理事会主办的新加坡艺术节中,新加坡书法篆刻会呈献了“传统/创意书法展”,2011年新加坡美术总会也举办了“温故知新现代创意书法展”。可以说,新加坡的现代书法的探索是沿着“创意书法”的概念来进行,虽然什么是“创意书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说明。
近年来,我除了着手整理本地的牌匾外,同时也醉心于非一般书法,名之曰“非常书法”。非常书法在英语可以称为Extraordinary
Calligraphy,简称 XO Calligraphy,妙哉。
自认“非常书法”虽然没达到“创意书法”所要求的境界,但与传统书法却有明显的区别。
经过多年来的探讨、思考与尝试,我把我创作“非常书法”的心得归纳为下列几个要点,并通过“南洋书法”与大家分享。
共分三大类和九个小点:
(一)心态
1。根扎碑帖:不可以一步登天,必须具备很好的临碑帖基础。
2。心存新意:时常要有创新的意念与冲动。
3。乐此不疲:多尝试,苦中作乐。
(二)表达
1。玩笔弄墨:要熟悉各种笔、墨的效果。
2。落款钤印:章法包括落款和铃印要有变化。
3。诗情画意:尽量引用诗句,将其意境、情感和画面表达出来。
(三)特色
1。古为今用:如有需要,可借用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等)的造型来进行创作。
2。发挥已长:先从自己擅长的书体着手。
3。灵美雅妙:以林散之的“灵”、启功的“美”和沙曼翁的“雅”,巧“妙”地呈现出来。
这里我选了六张照片与大家分享。这六张作品的主题分别是:龙、舞、奔驰、如意、鹅与醉春风。
注:转载自南洋书法半年刊第一期。
注:南洋书法中心已经以“非常书法”作为一个新加坡特有的书法产品品牌,推出“非常书法”衬衫,请游览网页阅读有关详情:http://sgcgallery.blogspot.sg/2014/12/uniquely-singapores-xo-calligraphy-t.html
注:南洋书法中心已经以“非常书法”作为一个新加坡特有的书法产品品牌,推出“非常书法”衬衫,请游览网页阅读有关详情:http://sgcgallery.blogspot.sg/2014/12/uniquely-singapores-xo-calligraphy-t.html
Friday, August 22, 2014
新加坡书友指南:曾守荫
曾守荫,字乐晴,留月斋主人,1938年生,原籍广东三水县人。六岁时,师事私塾老师谭恒甫,学艺有年,在谭老的熏陶下,打下了书法的扎实基础。主张学习书法应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师古而不泥古,收放自如,才能写出自己的天地来。
他曾于199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书法个展,并曾获得中国文艺协会首届最佳书画金爵奖、文艺金鹰奖、名家成就奖。此外,作品亦曾分别为中国宁夏于右任草书学会,四川梓州杜甫草堂,自贡市,江油太白碑林,重庆市中国书画艺术博物馆,新疆乌鲁木齐,河南开封翰园碑林。
在新加坡,他的墨宝包括挂在中华总商会前厅的行楷横匾“再创辉煌”、正楷“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怡和轩“先贤馆”、行草“牛车水展览厅”等。
他在新加坡的书法学生有上千人,原南洋艺术学院院长朱添寿就是他的学生。他在中国还有两名函授弟子,一名是新疆伊拉马依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砚充,一名是山东枣庄书画院院长姚三石。他们都是看了他在北京举行的个展后,来拜他为师的。
他于2007年第一次在新加坡由养正校友会为他主办“曾守荫书画作品展”,展出35幅书法、15幅水墨画。
Wednesday, August 20, 2014
2011年:温故知新创意书法展
抽象画家何和应大概是第一个推动新加坡创意书法的艺术家。1936年生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15岁南来的新加坡画家何和应,是2012年文化奖得主。获奖时已76岁。1961年还在南洋大学求学时就已经开始抽象画创作,4年后的1964年,何和应成立了现代画会。
1995年何和应还在担任新加坡美术总会会长时举办了第一届新加坡创意书法展,可以说时为新加坡探讨创意书法正式旋开了序幕。10年后的2005年,这个展览由狮城书法篆刻会带到了中国在沈阳和大连,举行“新加坡创意书法巡回展”。新加坡创意书法算是走出新加坡本土。
2011年的创意书法展名为“温故知新”,在当时新加坡新闻通讯艺术部的雅殿大展厅举行,参展者有:何和应、梁振康、杨昌泰、曾广纬、林子平、董长英、曾纪策、张有铄、何劭斌、胡财和、吴耀基、官颂、沈板亮、罗醉月、邓文章、邹戴英、谢翰林与姚林。
创意书法在新加坡推广了将近20年,可是还没有看到有理论的阐述。今年的展览,美术总会梁振康谈到“寻求突破传统局限,提倡有意识的组合,与具创意教导的”书法。
参展的邓文章也谈到他对创意书法的看法:
“中华历代书法,篆、隶、楷、行、草,由具象之路演进意象之境,意之所在,无远弗界。吾师云:书画无定法,无定象,超脱自在!所以水墨写出自我思想,感情和意境,得大自然之‘无意识相’的创作乐趣,以‘由法度而来,捨法度而去,方见自我。’之精神。追求恬然自怡,努力不怠而为之。”
就参展作品看来,大多是一些少数字为主。
何劭斌 |
何和应 |
姚林 |
杨昌泰 |
梁振康 |
胡财和 |
邓文章 |
Monday, August 18, 2014
蓝炽群闲话书法之四:闲话“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汉蔡邕《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书法报2007年37期“帖学五人谈”主持人提出,怎样理解“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根据书法热线网的记录,与会的张荣庆、孙晓云、胡传海三人皆认为此处的笔,指的就是毛笔。用软毛笔则奇怪生。对奇怪二字,没有具体合理的解释。
2008年书法报,碑学大家谈中,主持人提出相同的问题。与会的“大家”言恭达、周俊杰、刘云泉、王朝宾四人发言中,对笔也说只能指毛笔,笔软就是软毫笔。对奇怪二字也无正面解释,或者解释可理解为,非常奇妙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感染力)。
就上下文的连接来说,我觉得应有其他解释,心里一直存疑,但生性愚顿,古文基础太差,想不出更适合的合情合理的释义。
上网搜寻,终于看到一篇,2008-01-09书法热线网,作者李启明,题为怎样正确理解“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文章。
文章先针对张荣庆、孙晓云、胡传海三人肯定笔就只能是指软毫笔的看法,提出异议。他认为“笔软”的笔,说的是笔力而非指笔。软是柔软之意,柔弱无力,笔软则是笔力、用笔或运笔软弱无力。“奇怪”解为奇异丑怪,接合上文之“自然”。奇怪是上文自然的反义词,不自然,不自然则奇异丑怪生。笔力柔弱就产生不合规范的线条。
学识浅薄的我,觉得解得合情合理,也就心服口服了。
当然你也可能不同意上述两种见解,觉得都不符合文意,正等待着提出其他的解读。做学问么,不必急于下“绝对正确”的答案。
关于该用硬毫或软毫,羊毫?兔毫?狼毫或兼毫?书家各持不同看法,因为各有不同的运用经验,也饱含着对习惯的坚持。何必一定要去改变他人呢?你可以改变自己,千万别执意改变别人。
Friday, August 15, 2014
新加坡创意书法:新瓶盛新酒
左起:杨昌泰、何和应、丘程光、吴耀基 |
第一个推动新加坡创意书法的人应该是抽象画家何和应。
以下是2001年10月15日联合早报的记者吴启基的报道:
从1995年开始举行的创意书法展,经过1998到2000年每年一次的展出,新加坡创意书法到底具有什么特色?
多年来从事创意书法创作的何和应说,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开发,创意书法已经从旧瓶新酒、旧酒新瓶到目前的新瓶新酒,这也等于说,本地的创意书法,已经从形式、内容的改变到颜色的改变,最后发展为三维的立体艺术。
创意书法四友展的四位展出者都是创意书法的积极创作者和推动者,从事创作也有数十年时间。另外,4个人的书法风格精彩、各有特色,每人10件作品,创作的材料有:宣纸、木板、石材和玻璃。
何和应:半边书、倒书最拿手
何和应的创意书法作品,曾经在中国山东藤黄阁创意书法赛中得到金奖,参加这项比赛的同道来自台湾、香港、泰国等地,作品多达300多件,他的作品,被评为:在文字结构上做了重大改变,而依然能够被清楚阅读。
他善于利用半边书、倒书等形式创作,也喜欢利用名家字帖或甲骨钟鼎中的好字创新处理。这次展出中,何和应把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曲”字抽离出来放大,有时他也大胆地把字体解构,使某些单字出现绘画的图式,但为了帮助公众观赏作品,有些作品他会附上释文。
吴耀基:重草书的布局和章法
书法家吴耀基的创意书法,讲究的是毛笔线条转动的气势变化,最常写草书,然后在布局和章法上寻求新的发展面貌。
他的作品用字,并非是自作自创,不少是古人名作、名句的摘用,作品也分成多字、少字两种,在谈到风格的变化时,他说,风格应该是逐步形成的,由于自己是从传统中走出来,字形还是严守可读和可认两项准则。他的作品,很少设色处理,对此,他表示,一切的改变,应该是以个人的审美趣味为依归。
丘程光:以熟练的篆隶“破我”
和其他3位一样,书法家丘程光从事书法创作也有30多年时间,他说,从事传统书法多年,发觉到书法要发展,有必要做出改变,尤其是中日韩等国都有人从事创意书法,创意书法已是时代趋势。
他说,创意书法的探索,道路漫长,但重要的是要“破我”,创作手法上,他用自己熟练的篆隶来写字,所用的是佛教中的偈语,此外,他也以象形字来画彩图,旁边加上小楷的书法。
杨昌泰:具立体感,结体丰厚
大家对杨昌泰的创意书法,应该早有认识,他过去的作品是把书法写刻在木板上,近年来他更大胆地让所写的字更具立体感。
他的作品,风格非常突出,他的文字书法,结体丰厚,颇有乃师崔大地的精神面貌。最近的作品,先用宣纸下笔,然后用较厚的水彩纸设色,颜色的应用非常随意、随兴。
《联合早报》吴启基
(2001-10-15)
三维立体书法 |
Thursday, August 14, 2014
新加坡书友指南:廖宝强
廖宝强Liu Pau Kiang,1935年生,笔名两地人, 广东潮安人。
1963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从5岁起开始习毛笔字、画画,15岁起自学篆刻,并于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夜间部艺术系进修3年。在就学期间得到书法大师台静农的亲炙,他的书法深受台静农先生的行草书影响。毕业后,担任教职50余年。
现任新加坡狮城书法篆刻会、国际刻字联盟顾问,新城书画会会务顾问,布莱德岭华族传统艺术中心书画研究会顾问及书法班导师。作品参加过新加坡国庆美展、新加坡艺术协会美展。在新加坡、潮州及台湾举办过个人书画篆刻展,
1963年出版《廖宝强篆刻集》。
其书画篆刻作品获新加坡陈庆炎总统、李显龙总理、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收藏。1994年李光耀前资政代表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将两幅作品赠予日本经济新闻社总裁鹤田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总裁布罗兹基。
Monday, August 11, 2014
张瘦石论书之一:自叙篇
先叔祖念遗公五十之年,耽志临池,朝夕字课,自笃颇严。当时本人仅十六七岁,假期随侍问学,初习执笔分布之法。从唐碑颜家庙入手,以校课所羁,为能精心攻习。但毕业前两年中,完成颜家庙十通,并参临颜氏李元靖,东方赞,麻姑仙坛等碑。旁及行书,先学右军兰亭及圣教序,性非所近,不久弃去。转学李北海岳麓寺及云麾将军,参览争座位及名人手迹。翁松禅何子贞手册,常置案头,暇辄涵泳除揣摩不释手。翁书厚重,何书流利,兼而有之,叔祖谓书道可入门矣。
此后执教苏垣中学,每岁暑期,赴上海美专习西画。暇辄随侍叔祖与清道人,吴昌硕,曾农髯,萧蜕公诸名家游;并读包氏艺舟双楫及康氏广艺舟双楫,对书道渐有体系之认识,尤以南海法书,奇气纵横,跃然纸上,所受影响颇大。此时始学南北朝碑:先习方笔,杨大眼,魏灵藏,始平公,张猛龙等;继化圆笔,郑文公及云峰石刻为主,旁及石门铭,经石峪嵩高灵庙及爨龙颜,张黑女,爨宝子等,领会其结体布白之妙。同时加习草书,孙过庭书谱,凡初拓本,太清楼本,薛绍彭本,翁临本,更迭摹写,凡五六十通,默取其跌宕使转之致。此后专学汉碑,张迁,礼器,衡方,乙瑛,史晨,孔宙,娄寿,西狭颂,郙阁颂,石门颂,曹全碑等,每种约二通至五通。于是进窥秦篆,稍习泰山峄山,后又致力石鼓文及金文,觉古意奇趣,变化万端,如入山阴道上,尤爱毛鼎散盘齐罍。于是作汉隶行草,偶以钟鼎之意出之,别具会心,颇愜所怀。但自愧质本钝根,未臻化境,十年临池之功,不过略具基础而已。
此后离乡游粤,将二十寒暑,南北奔驰,事冗心烦,虽闲暇不废作书,但就兴会所至,稍与社会周旋。盖人事卒卒,勉强下笔,少能当意者也。
此间不乏同好,而各校重视书法,蔚然风气,殊足奋兴。吾人寄迹海外,宣扬民族文化与国粹艺术,责无旁贷。爰就所得,略述一二,以为后学者参考研究之资,当亦不无裨助也欤?
Saturday, August 9, 2014
新加坡书友指南:郭延英
书法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的魅力,令人难以拒绝,尤其是一般与中华文化有接触的学生和各界人士,更不用说在过去就读华校的学生了。华校生在退休后,以书法作为休闲的活动,颐养耆年,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郭延英女士是我们在书法雅集或新年挥春等场合常见的一位书家。她擅长于狂草的书写。
在探索书艺的过程中,她要感谢师长和前辈的指点以及同道的切磋与鼓励,才能够取得进展。
由于对中华文化的爱好,特别是唐诗宋词,经过十数载的勤练,已有不少诗词作品在国内外的报章和刊物上刊登。在书艺方面,经常也有作品参加国内外的展出。
她认为写书法的先决条件是不断的苦练,日复一日,就会慢慢的有所感悟,再加上对名家字体的精研细察,必然在点画使传的过程中,有正确的处理方法;再加上有意识地长短疏密的章法处理,则可在这个基础上迈进。
在2012年,她与外子蔡珞伟在新加坡举行诗词合集《双鹤楼韵草》的发布会及书艺展,反应热烈。
郭女士于1936年在新加坡出世,原籍广州东揭阳县,是新加坡南洋大学化学系第二届的毕业生。随后即在其母校圣尼格拉女子中学执教,直至1996年退休。
郭女士目前是新城书画学会的理事,也是狮城诗词学会、碧山书艺会、长乐(乐龄)书画会、艺岭书画会的会员。
Wednesday, August 6, 2014
新加坡书友指南:傅子昭
右二为傅子昭 |
傅子昭,字耀明,1928年生于金门,二十岁离乡到新加坡发展,毕业于新加坡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小学校长三十年。工作之余推展书画艺术不辍。1968年发起组织华汉书画研究会并任两届会长。亦担任过狮城书法篆刻会副会长、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评议员、南洋傅氏公会理事等职。傅子昭亦勤于教导书法,曾任新加坡金门会馆、民众俱乐部(联络所)、多间中小学书法导师。
从少受家乡书风薰陶,对书法有浓厚兴趣,临池不辍,曾涉猎唐宋多家法书。20岁后临摹何绍基各帖,30岁后广临魏碑汉碑及草书,40岁后兼临篆书,50岁后致力于各碑帖临摹心得,撷取精华,,略加创意,别出机杼,自成风貌。
书法作品参加新加坡、台湾、日本、中国和金门等书画展数十次。 1987年参加河南省现代临书大展,年参加上海书画出版社主办当代中青“书苑撷英”并获奖。1989年上海文明全国写字段法大赛,楷书、隶书均获奖。1990年参加深圳“红荔杯”书法大赛,获第一奖。同年作品获得四川省太白碑林收藏。
目前年老,已经无法参加书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