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如意 (2009)
其實,這件草書“如意”大概 在10年前已定稿了。
我以“筆断意連”的處理方法來表達“如意”两個字的含意。
08 公孙大娘之舞姿 (2011)
記得幾年前,我受邀出席經禧書藝会舉办的揮春雅集。
這件“舞”字就是當時的即興之作,是用四尺宣寫的,我很满意的一件。
可惜來不及钤印,馬上被一位女佳賓"欣赏”去了。
09 千里马 (2014)
草書“馬”字揮寫在四呎宣纸(横幅)上,有如一匹駿馬向前奔腾的畫面,
是我為迎接馬年而創作。
新加坡书法人网站致力于推广新加坡书法活动并为书法的传承尽一分力;除了整理新加坡书法历史中重要事件,也为新加坡书法活动、培训课程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信息服务。
Monday, November 24, 2014
Monday, November 17, 2014
蓝炽群闲话书法之七:千字文
根据资料,“千字文”的底本有三种。
一,传为王羲之临钟繇书的“千字文”,起句是“二仪日月”,内容与梁周兴嗣所撰者不同。
二为周兴嗣本,起句为“天地玄黄”,一般所言“千字文”指的是这一本,乃南朝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而编撰的。《太平广记》云:“梁武帝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韵一千字而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帝赐甚厚。”
文成于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公元535
– 646年之间)。“千字文”原本是作为蒙训读物,因文辞优美,字无重复,后世书家多喜以此为创作的文本。
三为《梁书》萧子范列传内提到的那本”千字文“,可惜底本亡佚,无法考其内容。
“千字文”底本有三种,而后流传的仅有“梁员外骑侍郎周兴嗣次韵”这一底本。
说到草字千字文,源自智永真草千字文的《智永草书千字文》一定要提及。智永,名法极,会稽人,陈隋间人,传为王羲之七世孙,在永欣寺出家,人称“永禅师”,曾闭门学书三十余年,积书“千字文”八百余本,分赠浙东各寺院,影响很大。宋米芾《海岳名言》中,对他的评价是“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方具备”。
唐释怀素“小草千字文”“大草千字文”,学习草书者多喜临之。我临于右任“标准草书”后,接临小草千字文,收益不浅。怀素(公元723
– 785年),唐代书僧,长沙人,为玄奘弟子。”经禅之余,颇好墨翰。性嗜酒,凡一日九醉。擅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运笔疾如风雨,飞动流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苦笋帖、自叙帖、论书帖,都是久临不厌的神品。
另,不可漏提的是,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写在高35.1厘米、长达1172厘米的描金云龙卷上,一气呵成,毫无倦笔,颇为壮观,是宋徽宗四十岁时成熟之作。宋徽宗可说是极其失败的皇帝,但他的瘦金体,在艺术上和个人创作上也颇有作为与成就。
宋徽宗 千字文 |
Saturday, November 15, 2014
2014 年:百盛邻里嘉年华会
人民协会与新加坡全国商联总会首次在邻里主办"百盛邻里嘉年华会",目的是在邻里推广人协的课程与活动,并为邻里商店注入活力。交通部长吕德耀于11月15日在百胜楼为嘉年华主持开幕,他也是摩绵—加冷集选区议员。
这个活动首次在百胜楼举行,新加坡围棋协会也在现场举行围棋活动,年仅16岁的柯杰晖同时挑战50人,活动因此也缔造新加坡纪录大全 - “最多人参与的围棋比赛”。
在为期两天的嘉年华,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也把书法与脸谱彩绘等活动带到现场,让公众认识华族文化。
Monday, November 10, 2014
苏德茂:2014年陈之初博士美术奖及入选作品(书法部分)评述
本届展出值得特书的大事是,在开幕当日举行了书法、彩墨、写实、现代画的四个奖项的首奖作者都有获奖感言发表。因为不知道有如此在新加坡有开创意义的活动,我未及聆听各位的宏论,深表遗憾。我认为此举的意义,在于他们讲其继承与创新的经历之历程,对于其他书画家、书画爱好者都有学习借鉴指导的意义。我还以为在他们讲演之前,要安排这四个奖项的评议员,首先要介绍一下本届展出作品的特色与以往之差别与进步,指出获奖的理由。我认为这么做对今后繁荣新加坡的艺术创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另外,同上届一样,又邀请上届首奖作者,提供他们的作品在本届一并展出,原则上向参观者提供最佳的艺术享受,且同时也起到本范畴内创作的示范与导向。
本届与上届同,将陈之初先生的书法作品一件,提供世人欣赏,也是很好的作品,起示范作用,也会引起世人对先生景仰之情,有饮水思源的怀念。我不在这里就先生之书法创作做系统的探讨,仅就此件书法作品,作一下简述。首先,本作品的行楷,极富草书笔法,具有较强烈的抒情性,这点的意义在于揭示书法作品要有抒情性,与当今的新加坡书坛仅把书法看作写毛笔字有极大的差异;第二,显示本件作品创作时作者心态一定很沉稳、端庄与敬事,这与当今新加坡书家浮躁的心态、恨不得写上三、五年就成为书法家躁动及随便玩一玩的做法亦有截然不同;第三,基本功了得,无论是颜体楷书的根基与行草书之使转用笔,可谓上乘,这与当今书者,胡乱创作的作品亦有天壤之别。什么是中锋运笔、什么是墨透纸背、什么是入木三分,看一看先生的书法,与今日展出大部分书家的作品比较一下,应有所觉悟。
本届获奖作品体裁与上届也有不同。上届皆为正书,即楷书与隶书,且字型属中楷,属平淡的书写型。本届为草书、篆书、隶书都有,范围广汽。
一、篆书是古文的基础。二十世纪初章太炎在日本,为鲁迅等传授说文;据说于省吾早年也向沈延毅传授大篆、石鼓文。当今有些书家授业时,也向学员讲说文部首与石鼓文。我以为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奠定文化基础与培养创作时沉稳、书法线条的不断提按、均匀用力和转折灵活的书法技巧的基本功。
展出篆书所见不足,主要是描画,缺乏书写意识。
张雪莹女士,艺术范畴内有多种学习经历,且善篆刻,其篆书有一定的成绩。
当今识篆的人已不多见,故此种书体,基本上失去意义,在装饰中,或在篆刻上才有用场。当今习篆时,多从石鼓文入手,或写邓石如篆书,因为有墨迹本,有较强的书写性。上世纪写篆书颇有成就者,如黄宾虹先生,齐白石在他的上乘之作上,常以大字篆书写题跋,书写十分精彩。我母校中国哈师大游寿先生,也善写大篆(金文)。当代王友谊最好。
二、隶书是新加坡的强项。前18年,我刚来新加坡时,各级别书法赛都有大量写隶书的人。当时是凡写隶书者,皆曹全,为曹全的一统天下,以汉石社诸公为骨干。当时汉石社导师黄国良先生建在,在他授业的某会馆内除陈泰福写颜体楷书外,全部写曹全,如黄福元、姚珧华先生、沈松机先生等等。
为什么写隶书的人这么多?因为隶书笔画较简,约束不像楷书那么繁索,入手较易。汉石社的曹全,以黄先生法书为至鹄反复书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致使形成一种版刻的习气,写的有棱有角,如刀刻一般,不求变化。如果他们看到伊秉授、陈鸿寿、桂馥等人,从曹全出而写出的隶书,一定会汗颜。
至今,恐亦如此,新加坡本地人写隶书者,骨子里仍是曹全因子。为什么写隶书的人,写过曹全之后,不去写石门、张迁、辅阁颂、封龙山、好大王呢?邓石如临过百碑,我等亦不可抱一碑一帖而终,要不断接受新知识,以图进步。
我细审了参加本年度展出的隶书,如再选一获奖者,我将为林锐彬先生的作品投上一票。因为该作品无多匠气书写有一定的变化
– 脱离平淡的书写,有一定的抒情性,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
三、楷书。这里狭义的指唐楷。严格地说,本次展只有一幅,属初学阶段。唐楷,是学习书法入门书种之一。欲在书法上有所成就,以此入门,须花上三、五年的功力,学欧体更难。因为唐楷太成熟了,法度深严。有机会到中国西安碑林,仰视颜真卿、欧阳询、徐浩的名碑,定会有高山仰止的感慨。
楷书的另一类为北碑,张爱强、张毅盛(马来西亚客工)、吴惠嫦写的好一些。
楷书重在实用性。
除决心做书法家的人之外,我以为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笔法,学习一年即足够,然后即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即可到学习行、草阶段。
我真的不明白,学生们,有的在小学就学,到中学仍学,依旧是楷书,有许多学的不是古代的范本,而是授课教师的书法,依样画葫芦,参加比赛时,现查字典,几乎千篇一律。某大学书法教学也是如此。
新加坡的书法教学,大都是课外课程,教学机关,特别是书法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从根本着眼。新加坡书法艺术的繁荣,不是赖当前最活跃的乐龄阶层人士,而是靠千千万万的青少年。
四、行草书。这次展出的行草书有很大的比例,为什么行草书能繁荣?究其原因,因为现代生活比较紧张,人们的活动又比较浮躁,缺乏坐下来埋头学习隶、篆、楷的定力,且想一举成名或不一定求当书法家,能写上二笔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而作为行草书有一定的包容性。有良好的基础有坚持长期临帖学习与创作的锤炼,且又有许多人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有一部分人写得相当的好,如王厚祥、吕金光、陈乃良等等先生;也有大量的有一定的书写实践,且又能放开胆量,以为龙飞凤舞就是草书而坚持的全不顾草书的规范而进行创作,故而龙鱼混杂。中国的当前就是这样。
新加坡,因为有曾广纬、许梦丰、沈观汉及中国移民马双禄诸先生的示范与教学,还有王怀正为领导的碧山书艺会卓有成就的活动及曾广纬主持的潮州八邑会馆每月举办的书学讲座与雅集,致使行草书的创作,较15年单一的追随某一家的行书创作,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参与行草创作的人数大大增加,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
书法奖的首奖,赐予李凌千的草书,我认为是公允的。从全部展品来看,本作品应是最好的一件。本作品,用笔沉稳,线条富有变化,长短、粗细、曲直、斜倚、穿插、连带都表现不错,用墨虽无淡墨,但每次用墨,墨色增次亦有较为丰富的变化,章法也和谐。
其他各位先生的行草书作品,亦各有所长。
五、大字书法。这次展出榜书有云、归、寿、艺海、精气神五件;创意书法作品有马、五福临门、水墨淋漓、闲云野鹤四件。
榜书,古人讲写大字如小字,既要精到,更应该体现用笔,体现线条美。有关想法上面已有涉及。下面我就创意书法谈一谈。其中马字是甲骨文变体字,作品中突现一个大大的马字,下面小字写一首诗,这种章法常见,但本作墨色有变化,颇有独特;五福临门,有画意,并蕴含意会于四个字五福临门之中,主体字的书写欠考究;水墨淋漓四字,有墨趣,以淡浓墨色的不同,造成淋漓的效果,但有做作之嫌;闲云野鹤四字的创作有一定的创意,作者驾驶书法线条的能力也较强,起笔竖画上部的一块露白,是神来之笔,可遇不可求,野字左边的写法也有创意,四个字皆呈圆势,内在缺少变化,云字结体欠佳。
中国,再上个世纪70-80年代,曾有部分书画家如邵岩、黄苗子等追求过创意书法的制作,后来都放弃了。如今,少数字书法(榜书),在正式展出场所亦不多见。欲研究创意书法,可看看台湾徐永进及日本人井上有一的作品。这类图书在国家图书馆与牛车水图书馆都有。
六、临帖也是创作,故临帖作品参加展出是正常的事。本年度,连同去年首奖得主江妙云的一件,共有四件作品展出。这四件作品是:1.
临石鼓文,2.兰亭序,3.邓石如篆书(诗),4.吴锯书蔡襄诗访陈初士。
1,3临写属初级阶段,尚属描画,缺少书法意识,线条不生动;2临写深入,能体现原帖结字风格,为新加坡少见佳作,惜注入个人感情,重塑风神不足;4吴锯书最能体现米芾行书之笔意,临作没有深入到这一层次:恣意书写、八面出锋的风格。
邱振中讲“在数法领域,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几乎是获得技巧的唯一方法。”为提高我们的书法技巧,提高新加坡书法创作水平,让我们共同努力,临帖再临帖,创作再创作。愿与同道共勉。
苏德茂
2014.10.24晨
Thursday, November 6, 2014
新加坡书友指南:刘鎮泓
以下是他谈学书的历程:
年届半百才开始学习书法。从颜体勤礼碑入手,跟随已故何业波老师年余,后因工作关系中途停学。随后几年里,在工余之暇,勤跑书店和图书馆,收集一些有关书法的资料,经常阅读自己喜爱的碑帖,从中摸索与学习。这是一段难忘的历程,尝尽不少的挫折与诅丧。深感书道艰难,几经放弃。
在一次偶然的机缘里,再次见书友王怀正前辈,在他的介绍下,我参加了碧山书艺会的雅集活动。这是我书法道路上的一个转捩点,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碧山书法雅集是一个公开的平台,只要你对中华书艺有兴趣,你就可以报名参加。在这里让我有机会目睹许多书法先行者和大师的精湛书艺,从他们现场挥毫和切磋中,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书法知识,和他们多年累积下来的经验与心得。就是这样的机会,我今天才有一些习作和大家见面。
Monday, November 3, 2014
李凌千:得奖与书家得志
——2014陈之初书法奖 得奖感言
九月中某个晚上,接到艺术协会秘书发来的一则短讯,向我报喜,说我“中奖”。原来这回“郑重其事”交填表格参加陈之初美术奖书法公开赛,居然有个“好结果”:再度获首奖。十月初出席义安中心《狮城墨韵》22届书展时,好些书友纷纷向我道贺。对他们的鼓励,我很铭感,不过,也许有人会以为我因再度得奖而“洋洋得意”,那就错了。
前不久,《南洋书法》半年刊出版人兼主编王运开兄发来短讯,问我是否想讲点得奖感言,我当时回了句:“待我先想想再说吧”。想想之后,觉得似乎应该回应。但究竟该说些什么呢?
10月18日领奖时,艺协一位负责人也问我有什么感言,我就提起得奖书作中的诗篇,说那好像是我当前心境的写照。
其实,我会书写明人韩永这篇诗,是受诗的意境引发,也是对诗作流露情感所起的共鸣。我觉得自己像是潺潺而流的一股溪水。我又像随着这条溪流漫步徘徊。黄昏时分夕阳无限好,景色令人恋而难舍。与溪为邻的树林里的某个角落,有谁吹起长笛,笛声悠扬,引人兴起对好友相处岁月的美好记忆。写“诗送陈处器”的诗人,晚年应该是不时沿溪漫步。黄昏月色醉人,笛声隐约传来,他不禁遥想起好友。他料想好友或许也在怀念自己。我偶然读到这篇诗篇,吟咏再三,为之所动,因而有动笔书写的念头。经过一番斟酌,真的动笔把诗篇写到宣纸上。书作完成后,在书房里我对着它一再端详,觉得基本上它能表达自己这些年月的情怀。
草书很宜于抒发书家襟怀,写草方便我表达对某些意境的情感。创作一幅草书作品,离开不了对所书内容意境的推敲。因而对所写诗作不能仅仅有含混的感觉,而是需要再三理解。理解越深,共鸣才热烈,于是才能动情。只有真切动情,书作才谈得上情感充盈。也因此,书作才能有好的情韵。我们应当本着这种认识来进行书法创作。
书法史上常提到孙过庭撰书的“书谱序”。这部著作的许多论述非常精辟,中肯而深切。孙过庭在“书谱序”中提到书法创作时存在着几种有利及不利因素。五种有利因素(五合)包括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以及偶然欲书;五种不利因素(五乖)包括心遽体留、意違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稱以及情怠手阑。孙过庭认为,书法创作要能成功,需要“五合交臻”,意即五种有利因素都到来汇合。能够“五合交臻”时,书家就能“神融笔畅”写出佳作。
这次呈交的作品终于让我再次出得奖。欣慰之余,料想在评委心目中,这幅作品也算是参赛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其实,坦白说,自己当初挑出这幅作品时,也是心中对它有些好感,因而参赛时也就有了几分信心。当然,任何一次公开赛中,尽管评委看得上而作者本身或许也相当稱意,其他人却未必都会认同评选的结果。无论如何,我认为对于任何一次评选的结果,大家总可以达成某个程度的共识。能够确实被视为“佳作”的作品,必然要能在用笔、章法、墨韵以及神采各方面都令人觉得适当,认为达到大家认可的客观标准。对于各次评选结果,可以人见人殊,正所谓“各花入各眼”。但毕竟,总该有个大家共识同意的客观标准。
这次再度得奖,我当然感到欣慰。说真的,得奖经常要靠能有好运气。但更加经常实在,作品要能让别人认可,离不开平日锻炼与积蓄功力。参赛者不能心存侥幸或者掉以轻心。退休已经超过十五年,这些年月我对于研习书艺一直乐此不疲,而且,矢志不移。再度得奖不会让我得意忘形。我觉得,再度得奖意味着:在研习书艺的征途上,我又攀登了一个险峰,或许,可算是一时“得志”。
此时此际,我对于孙过庭“书谱序”中的的一些论述似乎多少加深了一些体会。
孙过庭说书法之作“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如今对这一论述我的理解是:孙过庭是认为,即使是在时和气润、神怡务闲情况下进行书法创作,当时时如果纸墨不稱,书作还是不能稱心;即使纸墨相发,作者如果不能将他平日积淀的研习功力充分发挥,他若不能凭着饱含的情感气概将理解中的诗篇意境尽情地表达出来,他就不能“得志”。只有在得时得器又得志、五合交臻情况下,书家才能有佳作。照他这样说,成功之作当然要得时得器,更重要的是要“得志”。因此,书家所谓“得志”,应该是指书家将平日所习之书法技艺,在适当时宜,通过适当器具(笔墨纸砚),将涵养于胸中的人生体会与情操学养尽情宣泄,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书家的“情志”。
依我理解,书家平日对书道的技术必须练习精熟(孙氏所谓“手不忘熟”),创作时之前,对于所要表达的内容意境务必了然于胸(孙氏所谓“意在笔先”),动笔挥毫时对于所想表现的整体创作效果(包括笔法章法墨韵)要有较充分的推敲布算(孙氏所谓“心不厌精”),临池之际就能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孙过庭认为“右军(王羲之)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在书法史上,王右军历来被公认是书圣,成就非凡。我赞同孙过庭所说,王羲之的成就,就在于他经过对书艺的不断磨练与对书道哲理的不断求悟,晚年终于达到“思虑通审,志气和平”的境界。王羲之通过书法实践而成为书圣,他启迪我们后代的,无非就是
“思虑通审,志气和平”。
那末,我愿引申说句:书家的每次成就意味着他的阶段得意或局部得志,而书家的毕生追求,应当在于尽伸其志。我愿与书艺同道相与共勉,期望大家再接再厉,不忘研习,不耻求教,不断求进;务求得志不重得奖,得志之时志气和平。
27/10/2014稿于盛港
注:本文作者为陈之初博士美术奖2014年书法公开赛的首奖得主。以下为李凌千先生的得奖作品:
注1:有关2014年陈之初美术奖书法公开赛的报道:http://thecccentre.blogspot.sg/2014/10/2014_23.html
注2:新加坡书友指南介绍李凌千:http://thecccentre.blogspot.sg/2014/06/blog-post_14.html
注3:新加坡书友指南:http://nyccentre.blogspot.sg/2014/02/directory-of-calligraphers-in-singapo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