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9, 2014

新加坡书法历史分期试探

通过划分历史时期来谈新加坡历史,是希望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书法是华人独特的艺术形式,1819年新加坡开埠时,据说全岛只有150多人,华人约30人。因此新加坡的书法历史只能从开埠后大量华人移居新加坡后开始。

新加坡的书法发展,从开埠后华人创办私塾学校,第一代移民书法家努力耕耘,到第二代茁壮成长,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开埠后私塾书法教育

新加坡于1819年开埠后,华人从马来亚马六甲等邻近地区纷纷前来。随后中国的福建、 广东等省也有大量移民南来,导致华人人口迅速增长。由于华人一向注重教育,私塾学校的创办也随之而来。据德国传教士GH•汤姆生的报告:开埠10年后的1829年,在新加坡就有3所华文私塾:“一所广府人学校位于甘榜戈兰,另一所广府人学校在北京街,一福建人学校也位于北京街”。

1840 年后  随着到新加坡的华人迅速增多, 成分也越来越广泛  除了农民  手工业者  小商人外, 一些华侨知识分子也不断迁入新加坡。1849年,福建帮首领陈金声创建的崇文阁学堂。1854年,陈金声又与陈振生,杨佛生等12人,合捐创办了著名的“萃英书院”。据英殖民当局的统计,截至1885年,新加坡共有51所私塾学堂。

但是总的来说,当时的私塾学堂,大多附设干华人庙宇、宗祠、会馆内,规模小,设备简陋,学生数十名,教授传统儒学的《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等,教师亦是从中国国内聘请的科举落第者,教学采用方言讲授。

可是这些私塾在推广书法教育方面举足轻重。写字是私塾学习内容中一项很重要的掌握文字的主要方法,私塾中书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字的形态,并把字写得整齐美观。所以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以描红、临摹碑帖为主要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由老师打影格,学生照着写。经过一段时间,便临摹字帖,一般都是临颜柳欧赵等体。再过一点时间写米字格,锻炼学生的间架笔画肥瘦能力。最后,印好方格在下,白纸在上进行书写。

有资料显示,在清廷做过官的书法家曾于1886年、1902年和1904年来新加坡卖字。可见当时华人社会对书法还是很重视的。我们猜测,一些当时的社会领袖如陈金声等,可能就是在私塾写过书法。这个时期书法教育是以教导学生写好字以应付日常生活文书、题写商业招牌、宗乡会馆名字、春节挥春等,还没有资料显示当时出现过有名气的书法家。

第二阶段:20世纪新式学堂的书法教育

进入2 0 世纪后  由于中国教育制度的变革, 新式教育在新加坡也随着兴起,私塾、 书院逐渐为新式学堂所代替。

新加坡第一所采行近代学制的华文小学,是1905年陈楚楠等人发起设立的养正学堂(后来改称崇正学校)。它的创立,标志着现代华文学校在新加坡正式诞生,对当地华侨地缘会馆创办现代华文学校,产生极大的影响。接着下来大约二十年里,另十多所华文小学:养正(原名广肇学堂)、应新、启发、端蒙、道南、育英、中华、爱同、崇福、崇本、南华、南洋、工商等等相继创建。中学方面,南洋女中创办于1917年,华侨中学创办于1 9 1 9年。二次大战爆发以前,公教中学与中正中学亦于19351939年开办。

到了1 9 2 9   新加坡已有华校 2 0 4  ,学生1 4 0 0 0 多人 ;到 1 9 3 8  ,发展到 3 2 9  ,学生 2 8 0 0 0 多人。 新式学校在学制、课程与课本等方面, 大体参考中国国内同类同级学校, 但一般都设有英文课程, 以适应新加坡社会的需要。

这时期的华校,从小学到中学,每一位学生都要学习中华书法。一般而言,在小学时学校规定每位学生每周必须交二篇或以上的大楷给华文老师,有些学校还规定学生每周必须交一篇小楷书法作业,华文科考试成绩书法佔百分之十,平时测验佔百分之三十。当时,虽然不是所有华校都把书法算在正式学业成绩中,但老师们对书法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因此当时的华校学生,人人都能执握毛笔写书法。

这时期除还有一个令人注意的是不少政治人物到访与许多文人移居新加坡。这些人中,对新加坡书法教育与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包括吴纬若、谭恒甫、许允之、李毓川、崔大地、施香沱、陈景昭、潘受、吴得先、黄国良、颜禄、王瑞壁、陈人浩、黄勖吾、黄火若等等。

这些人可以说是新加坡第一代书法家。他们在中国出生,南来新加坡之前,很多已经在中国学府受过严格的文学与书法教育。他们南来时,正好碰到新加坡华文教育与华校蓬勃发展的机遇,不但从众多的华校生中培养了不少新一代的书法家,也鼓舞了这些书法家继续为新加坡书法的传承做出贡献。

第三阶段:20世纪新加坡自治后书法社团林立

新加坡于1959年从英国殖民政府手中取得自治,从1960开始实行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育政策,到了1987年,新加坡传统华校基本都已经转型为双语教育学校,而学生在学校书写书法的机会逐渐减少。

可以说,在1987年以前,第一代移民书法家从传统华校中取得了源源不绝的生源。第二代书法家在第一代书法家的悉心栽培下,到了1987年已经羽翼丰满,可以展翼高飞了。第二代书法家有:林子平、曾广纬、陈声桂、朱添寿、廖宝强、邱少华、丘程光、何业波、杨昌泰、徐祖燊、吴耀基、许梦丰、曾纪策、薛振传、陈建坡、洪云生、曾守荫,何钰峰等等。

第二代书法家除了本身不断努力耕耘,还为推动书法发展而成立了几十个书画团体。新加坡书法家协会、狮城书法篆刻会、啸涛篆刻书画会、乐龄书画会、汉石书艺学会、心海书学会、墨澜社、新城书画学会、长青书艺协会,等等都是在新加坡独立后成立的。这些团体在80年代以后,毅然负起了书法传承的重任。

第四阶段:21世纪书法传承,敢问路在何方

进入21世纪的新加坡书法,环顾周围学习书法的人士,乐龄人士成了最大群体,而年轻人对书法兴趣不大。这迫使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客观环境会不会导致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于学习钻研中华文化产生了不同的认知偏差,因而造成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

书法在新加坡整体上停滞不前,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新趋向。目前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双文化学生,并积极在学校展开传统艺术文化活动,导致许多学校开办书法课程。来自中国的学生中不少已经在中国接受了有系统书法教育,他们必会在我们的学府中激起不小的浪花。

我们希望这个新的趋向持续下去,并期待新加坡书法的振兴。


注:本文转载自“南洋书法”半年刊创刊号。

Wednesday, May 28, 2014

陈瑞献:中国青岛的大地艺术馆

新加坡多元艺术家陈瑞献在青岛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切智园-陈瑞献大地艺术馆” 是世界上首座大地艺术馆。这个主题公园把佛学的空灵境界与科技文化巨匠的创造精神融为一体,堪称东方文化的一大艺术奇观。



青岛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的柳花泊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总面积4000公顷,于20001228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复成立,是青岛市继崂山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森林公园。

珠山又名小珠山、朱山。整个珠山山脉绵亘十余公里,主峰海拔724.9米,为青岛西海岸群峰之最。周围有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40余座,群峰迭翠,奇峰罗列,奇石林立,流泉潺潺,素以雄、奇、险、幽而闻名,是镶嵌在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称为古胶州八大胜景之首,与东部的崂山隔海相望,素有“东崂西珠”之说。

珠山景区内有南北两条路线,北线有菩提寺、大小狐仙洞等景点;南线有杜鹃谷、观音阁、齐长城遗址、山神庙、一切智园等景观。

一切智园占地2平方公里,全园游览路程8公里,分“菩提心路”、“善知识界”、“正悟顶峰”及“华藏世界”四个部分。园内艺术作品63件,上山路1299阶,下山路3199阶。这是一座举世奇特的艺术殿堂。园中的作品全部选自天然之石,艺术大师启慧眼、具匠心,将天地之灵秀和艺术之神韵溶为一体,为世人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绚丽光彩。

在“菩提心路”两侧的巨石上,镂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世界级科技与人文巨匠的毛笔画像,如物理学家牛顿、发明家爱迪生、音乐家莫扎特等。又以佛教经典《华严经》为题材,沿山体莲花形的自然走向,穿过密林,通幽至峰顶有高达88 米左右的巨型雕塑;石刻为陈瑞献狂草的书法作品--摩崖石刻《心经》 。《心经》294字,平均每字4平方米,其气势雄伟,震撼人心。

全部路途则以善财童子参访53位善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思想境界最后向文殊菩萨证悟成佛、到走彼岸为内容,艺术展示《华严经》所显现的《入法界品》的景象。

园外红尘,山门净眼,以净眼见一沙一石一花一草木示现不可说证悟境界,漫漫“菩提心路”,人类千年中于科技人文领域之精英至所有众生各为善财童子,并效法善财之勇猛精进,行广大心行,入“善知识界”,达“证悟顶峰”,入三世诸佛之“华藏世界”。

《华严经》是佛教的一部经典大经,博大精深,完全读懂并非易事,即使那些读懂了的高僧或 学者,却又很难同时是大艺术家。因而将这一佛教题材艺术化再现,要求合适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时代背景、有才能承担创作任务的艺术大师等多种因缘和合方可成功。

陈瑞献先生不但对《华严经》的研究有很深造诣,而且是一位享誉国际画坛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由他主创完成这一大德工程,是机缘,更是一次无可替代的国际一流水平的艺术大手笔、大创作、大建构!


Wednesday, May 21, 2014

徐祖燊:中国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的狮城长廊

在中国高山园林留下墨迹的新加坡书法家并不多,而资深书法家徐祖燊就是这些少数书法家中的一个。中国黑龙江省的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就建有徐祖燊的书法长廊,或称狮城长廊。

徐祖燊简介,请游览网页:http://thecccentre.blogspot.sg/2014/04/blog-post_8.html

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呼兰河上游,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马永顺(林业英雄)林场内;行政区域横跨伊春市铁力市和绥化市庆安县;公园面积29 708公顷,地图形状像一条腾飞的巨龙。

西南距省会哈尔滨238公里,北距林都伊春85.8公里;西有大庆油田,北有黑河对外口岸,东北方距离中俄边境170公里。

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是通往伊春中国第一林业观光大道的起点,鹤哈高速穿境而过,日月峡收费站出口即达公园。

公园的主景区日月峡,面积1 001公顷,四面环山状如聚宝盆,风水布局严整:东面腾龙山与西面卧虎山围合互抱;南极峰、拱北峰阴阳呼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和合、气势雄伟。农历十五左右,早晨太阳从腾龙山升起,月亮向卧虎山隐去,形成了“日月同辉”的峡谷奇观,“日月峡”因此得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最突出的特点是坚持森林环保开发理念,还原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森林养生旅游资源,塑造内涵丰富、极具传统文化神韵的人文景观,集儒释道思想精华,融合中西文化,与游人共享人类智慧。

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品牌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荣获“ 2007中国名胜旅游风景区100强”之49位、“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2008国际风景名胜生态旅游区百强”之27位、“2009共和国旅游文化杰出单位”、“2010中国最具魅力十佳绿色生态旅游景区”、“2011中国优秀义工志愿者团队”、 “信用中国七星奖——2011年度中国旅游行业十大信用中小企业”等49种奖项。

日月峡的特色主题景观云海林海、日月同辉,呈生态奇观;日月峡的灵峰异石、奇松清泉,现造化精妙。建设者精心打造的公园人文景观,匠心独具、精雕细刻,并赋予文化内涵,成为人类文明和智慧传承的载体,使森林生态环保养生文化的传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现实。

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有八大景区:旅游接待中心风景区、迎宾路景区、凤凰坪中心风景区、百寿乐苑景区、鹿野苑景区、十八拐风景区、五牛广场景区、日峰原始森林风景区。

从迎宾路进入凤凰坪,面对的是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核心文化景区,徐祖燊书法长廊就坐落在这里。这是百米书法长廊,所有廊柱上的书法对联都出自新加坡著名书法家徐祖燊老先生。

徐老所写的字和他做人一样,端端正正。字如其人,这里展示徐老之书,更彰显其做人本色。游园休息,便可坐在凳子上看书法,陶冶情操,体味传统文化在修心养性这方面的借鉴作用。



Sunday, May 18, 2014

2014年:王怀正神游墨海书法展

由狮城书法篆刻会举办的王怀正的“神游墨海”书法展于5月16日至18日假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二楼的展览厅举行。开幕礼于16日傍晚6时30分由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朱添寿先生主持。当天300多名书法爱好者出席开幕礼,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场面壮观,为近年来少见。可喜可贺。

新山书艺会朱自存、袁国华、杨福贻和杨金荣出席王怀正神游墨海个展。

以下是狮城书法篆刻会发起人暨创会主席、现任顾问丘程光为展览而介绍王怀正学书历程的文章。原文刊登于“南洋书法”半年刊创刊号。


伏枥驰毫酬岁月  坚心穿砚炼精神

从二十年前已近周甲之年,才重拾笔砚,开始进军九宫格,朝临暮写,孜孜不倦,到今天成为我国邻区书坛中的领军人物,除了活跃于国内外书法界和经常参加各重要书展,并博得海内外同道嘉评外,也将一支社区书法队伍发展成为我国书坛中的一支生力军,在今日狮城墨苑大放异彩,王怀正的书艺之路可说是多姿多彩的。

多少年来,书法艺术魅力是无可伦比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片甲遗金、丰碑大碣、榜书楹联、残砖剩瓦、尺纸寸缣上的前人墨迹,都深受人们的宝爱;精美的书法名迹,不仅为天地河山增色、陶冶情操、给人们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以及带来至高的视觉享受,王怀正在退休之后,凭着一股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毅然投入这辽阔的茫茫书海中进行探索,并在这里充分发挥馀光和馀热,尽管学书的历程历尽了辛酸苦辣,但从他在今天的成就看来,这个选择是不但正确,而且是令很多人感到羡慕的。

王怀正原籍广东饶平,在战前193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麻坡,二战战火结束后随父母迁家到哥打丁宜,才有机会在当地接受启蒙教育,直到1952年再举家移居新加坡才安定下来。早年的英国殖民地时期,由华社先驱创办的华文学校都延续过去大陆国民政府的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学生传统才艺的培养,书法就是其中的一环,同学们当年要交书法作业,然后由华文老师进行评分;虽然对书法不甚了了,但和当年很多的同学们不一样,王怀正在这时候,就已经种下日后从事书法艺术的种子。

退休是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一向喜欢书法的王怀正进入乐龄后,凭着对自己晚年生活的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做出了正确的决定。1994年他正式接触到了书法,人民协会总部主办的书法班让他踏上新的人生梦想的第一步,当年这书法课程由何业波主持。

书法的临习,勤练和天资都不能或缺,还要循序渐进,王怀正最早由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打下基础,先壮筋肉;然后转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以得其间架结构;再从魏碑中的《张猛龙碑》及《张黑女碑》等,吸取跌宕奇异之趣,为以后进入佳境创造的条件。

自此,王怀正对书法痴爱益深,靠自己钻研,深入赵孟頫、米元章之后,再回溯到进入二王堂奥。得书法之正脉。花发几枝,除了行书之外,他也对草书情有所钟,并取法乎上,先后私淑孙过庭、王觉斯和于髯翁诸家,再经优游多年才有今天的王怀正。

书法没有捷径,手头上的勤练外,还要在书法理论方面得到充实,并作为实践的导向,历代书家的论著,也是王怀正这期间的必修之课,他是也在十几年前投报中国书画函授学院所开办的课程,并考获得证书,因此眼界又得到进一步开拓,方能在艺境更上层楼。

虽然说上了年纪才来学习书法会有一定的困难,但看了王怀正今天的书法上得成就,这种想法未免又有些多馀,正如书法家所说的:“只要抱着事在人为的积极态度,以及敢于勇闯难关的精神,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王怀正这次拿出二十年来几十件佳作举办个展,不仅是将自己多年来在书法艺术上的积累,拿出来让大家分享,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家读懂在这些精彩的书法作品中,书家对书艺内在精神境界的追求和自己心路历程的轨迹,这样我们才能和展示的作品进行共鸣,好的书法可以让观赏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升华,我想王怀正的书法作品,是毫无悬念地达到这个高度的。

君子不器,书法家不仅是独善其身,自乐乐不如众乐乐,在临池作书之馀,书法家也热心献身于本地的书运工作,自2006年起,王怀正就担任碧山书艺会主席至今,这个书艺会可以说新加坡社区书法体群中最活跃的一支,虽然大部分成员都银发苍苍,在他的策划下,俱乐部除定期笔会交流,也经常举办名家讲座和举办书展,成绩斐然;王怀正也是本地活跃于国际书坛上的狮城书法篆刻会的理事,多年来积极投入和参与国际书法界的活动,狮城能在国际书坛得享盛誉,也有书家贡献的一份心血和苦劳。

书艺没有止境,这次的展览之后又将是新的开始,我们还更期待书家为丰富与繁荣我们的新加坡书运,提高新加坡书法艺术水平继续做出努力。

为这次个展准备的《王怀正书法作品集》即将付梓,承蒙厚爱索文,爰不辞谫陋,谨赘数言如上,藉以共勉,并祝书展圆满成功。




Wednesday, May 7, 2014

2014年:新加坡琼籍书画家走进海南

20144月,在这春暖花开、鸟儿欢叫的日子里,十名新加坡琼籍书画家回到了他们祖先的土地,与故土的书画家们携手,以书画为媒,同台献艺交流,进一步促进与加深了两地艺术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友谊。

这十名新加坡琼籍的书画家是:符致珊、曾纪策、丘程光、姚天佑、詹道春、詹静坤、冯庭坤、吴圣平、吴多标与王运开,以书法作品参展的是曾纪策、丘程光、吴圣平、吴多标与王运开。

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书画作品展

他们走进海南的第一站是于42日至7日举行的海南省第三届文昌南洋文化节。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华人及世界各地游客欢聚文昌,交流南洋文化,畅叙乡情,共谋发展。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沿海居民去东南亚谋生称为“下南洋”。文昌是海南著名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120多万人,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海外几千万华裔族群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昌南洋文化节的“前身”为恳亲节,是一年一度海南文昌海内外乡亲畅叙乡情、沟通乡谊的节日,也是海外文昌乡亲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共谋发展的盛会。

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书画作品展是这次文昌南洋文化节的重点节目之一。此次书画作品展共展出油画、国画和书法等作品共140多幅,汇集了文昌、新加坡和台湾等地区艺术家们的精品力作。

新加坡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秘书长韩进元;新加坡美术界代表姚天佑、符致珊、冯庭坤、吴圣平、吴多标、詹道春、丘程光等出席开幕式。

新加坡•海南省琼籍书画家作品交流展

走进海南的第二站是于426日至30日举行的“水墨意蕴故乡情怀”2014年新加坡•海南省琼籍书画家作品交流展。


426日,“水墨意蕴故乡情怀”2014年新加坡•海南省琼籍书画家作品交流展在海南省图书馆开幕。本次展览为期5天,展出时间为426日至30日。展出的140幅书画作品中,其中新家坡10位书画家作品82幅,海南省48位书画家作品58幅。

此次展览由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新加坡海南会馆共同主办。

在展览期间,两地书画家也举行了书画笔会与座谈会,探讨建立海南与东南亚国家常态化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以进一步推动新加坡和海南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走向更好的层次。

丘程光作品
曾纪策作品
吴圣平作品
吴多标作品
王运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