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商会、乡会,除了以书法写出的商会与乡会名为匾额外,还有楹联。华人会馆建筑的一大特点,即是门前庭柱上构思精巧的楹联。常常是寥寥数语,却显得文情并茂,加上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给人以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美感。会馆内所有楹联皆出自远近书法名家之手,书体行、草、隶、篆俱全,或恣肆潇洒,或苍劲古朴,或清秀俊雅,其笔力之雄健,有穿木透石的力量,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
可惜,在新加坡这种在商会、宗乡会馆挂书法家写的匾额,雕楹联的风俗习惯已经逐渐消失。旧的建筑物可能还保留一些原有的匾额、楹联,新的就很少有人认真地继续跟随这种华人特有的文化习俗了。
成立于1986年1月27日的新加坡宗乡总会,对匾额、楹联的书法文化看来就不十分重视。总会的名字以书法家潘受先生的集字在建筑物外展示,已经算是不错了。2011年25周年李光耀先生赠送“和衷共济”牌匾,挂在建筑物外面,可以说是十分难得了。
这片“和衷共济”牌匾,是由新加坡知名书法家和刻字家合作的阴刻真金字横匾。
匾长11英尺(335.3厘米)、宽38英寸(96.5厘米)、厚1英寸(2.5厘米),选用泰国柚木板为匾面,黑色漆底共髹五层。
匾文“和衷共济”连同上款与下款,是老书法家曾广纬(75岁)的行楷,厚重有力。这也是宗乡总会成立25年来所收到的首面牌匾;曾广纬为新加坡狮城书法篆刻会现任主席,其书法作品经常受邀参加国际重大书法展出,为新加坡活跃于国际书坛人物之一。
宗乡总会秘书长李国基说:“李资政赠送的这份厚礼,意义深长,四字赠言正是我们宗乡总会发展的方针。”牌匾已悬在总会大巴窑会所入口大堂上。
成语“和衷共济”出自《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衷是指内心;济为渡。意思是“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后人用以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牌匾由牛车水“昌泰画廊”承造,并由画廊合伙人兼刻字家谢翰林(60岁)刻字。画廊东主杨昌泰(64岁)说:“柚木富油质,不受虫蛀,字体敷贴金箔,妥善保存,百年不会坏。”
中国的牌匾文化,自秦汉以来延绵二千多年,既集汉字书法与雕刻技巧于一体,也是一座建筑的历史与文化所在,可以是艺术藏品、临摹书法,可以追本溯源,佐证史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