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与建筑物的联系,主要是指放映在建筑物的书法装饰。它包括匾额题署与楹联等方面以汉字为装饰的内容。而华人寺庙里的石碑更是一种别有特色的书法形式。
在新加坡,每个华人寺庙都是中华书法的展览场地,可惜现在很少人对这些寺庙里的书法有所理解,可能寺庙本身也没有很好的资料记录寺庙里的匾额、楹联、石碑的书法内容与来由,以至学习书法的人进入寺庙都有入宝山而空手回的感觉。
新加坡的凤山寺是世界级的古建筑物,可是有多少人对该寺庙的书法有所了解呢?
修建于 1908 年至 1913 年间的凤山寺坐落于穆罕默德苏丹路(Mohamed Sultan Road)。1836 年,这座寺庙最初由南安会馆的福建人兴建于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的华利街(Wallich Street),其旨在祭祀幸运之神——广泽尊王。后来,寺庙被搬迁到Mohamed Sultan Road。如今,凤山寺吸引了讲着不同方言的各地信徒前来朝拜。
这座庙宇由著名承包商林露(Lim Loh)设计,沿中轴规划修建了各式庭院和围墙,这种设计秉承了中国南方宫殿式建筑的传统风格。大殿与门廊富丽堂皇,而其中的中国精美木雕在光线的映射下会泛出独有华美光泽,与大殿门廊交相辉映。四根盘龙花岗岩石柱以及屋脊处两条镶有珍珠的巨龙可谓南安会馆的镇馆之宝。
1978 年,凤山寺被改建为一所国家博物馆。自 1868 年起,尚在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的凤山寺进行了第一次修缮,迄今为止,其外观和内饰都已历经无数次的翻新。除广泽尊王外,寺庙内还供奉着佛祖和观音菩萨等神灵。
拥有超过100年历史的凤山寺,2011年荣获联合国亚太文化资产保存卓越奖。这个利用了四年、耗资250万元修复的寺庙,是本地首个获得这项荣誉的文化古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