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8, 2017

2017年 高原论书 探讨书法在海外传播

第一次“高原论书”在高原中心举行,共有22名书友参加了这次的论书。他们是:王运开,谢鸿禧,王怀正,刘鎮泓,杨南生,吴多标,叶汉源,李凌千,王白安,林瑞英,蔡婉明,程玉婵,陈梦云,林彩云,陈御音,黄缘缘,符永仁,叶赓灵,林潮明,陈淑温,黄南玫,李福成。

首先从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的5种基本要素谈起。这个被称为“5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分别是英语中5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 Says What (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s (有什么效果)

从书法传播的角度,这5W中,“什么”(What)是最关键。就是说,我们谈书法的传播时,我们要传达的是什么信息?

书法是不是艺术?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文化副部长郑振铎提出书法不是艺术的命题,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当时西方艺术的思维与概念强势传入中国,艺术是个令人追求的正面与令人向往活动,郑振铎的看法因此遭到美术理论家的反驳,他们几乎一致认为书法就是艺术。

西方当代艺术在走向抽象艺术的当儿,中国艺术界盛行书法引导抽象表现派艺术的说法,不少艺术工作者认为现代书法是传统书法的变革之路。但是这种看法近年来遭到质疑。当代艺术理论家王南溟认为书法与当代抽象艺术没有关连,西方艺术所说的线条与书法线条基本上是不同的概念;一些现代书法提倡者更对书法是抽象艺术的说法提出质疑。中国现代派书画家古干就认为具象有两种:自然具象与人造具象,建筑物与文字都是人造具象,因此书法不抽象。

当代艺术引进抽象观念,可是当代书法创作者趋向于把现代书法当作当代艺术的一个支流,否认现代书法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这些人中不少人还否认他们是书法家。

除了从具象与抽象的观点来看书法艺术外,还有一些人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书法,旅法艺术家熊秉明就提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的观点。他认为文化的核心是哲学,而中国哲学的核心恰恰就是书法。当代学者陈传席就认为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学习书法的目的不是要成为书法家。

书法人文地理环境

艺术不须传承,但是风俗文化的延续恰恰就是须要传承。

文化的传承不需要理由,它形成一个民族的人文地理环境。华人的人文地理环境的重要元素正是书法,包含在高山野岭之中,园林建筑与家居之内外。这些无所不在的每一个书法都在述说一个故事,因为它的背后都有人在书写。人文地理环境还包括了传统习俗,春联,节日祝福语,喜事贺词,等等。书法可以说已经融入华人日常生活。

从这个角度,喜欢学习书法不需给理由。它是风俗文化,也是生活实用。

书法传播,我们心态是什么?

高原论书讨论了以下的观点:

1.       我们认同书法是艺术的说法,但是书法更应该被看成是风俗文化。
2.       我们学习书法是为了风俗文化传承的实用,虽然也可以是艺术的一种追求。
3.       学习书法起于对书法的兴趣,从兴趣可以进入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4.       学习书法可以让我们认识我们既有的人文地理环境,也可以为丰富我们人文地理环境做出贡献。
5.       书法可以是独乐乐的修身养性,也可以是众乐乐的分享书法的喜悦,例如挥春,贺词,为母校写字刻石。
6.       每一个书法爱好者时时刻刻都在扮演书法传播者与教育者的角色。
7.       学习书法的渠道很多,积极参加雅集、参加书展,除了可以从交流中学习,也可以引起更多人对于分享的热忱。
8.       应该更多地利用新媒体分析学习书法的喜悦,感染更多人对书法的兴趣。
9.       书法教育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学习者的言语来同学习者沟通。
10.   书法活动组织者可以多多利用新媒体来发布与分享他们的活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