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2

景园书法:晚晴园

新加坡晚晴园是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旧址,保存了孙中山先生在新加坡时的许多重要史料。这座建于1902年前后的古老建筑早期名为阴珍,是一位姓梅的富商为其子明珍建造的。梅姓商人家道中落后,将明珍庐卖给富商张永福。张永福取唐朝诗人李商的名句夕阳怜芳草,人间爱晚晴里的晚晴两字,将明珍庐重新命名为晚晴园,并在修建后供同盟会南洋支部使用。孙中山从1905年开始,数次访问新加坡,把此地做为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的活动据点。

19663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将几度易手的晚明园整修后重新开放,供人凭吊一代伟人孙中山。纪念馆的正面,摆放着中山先生的座像1994年,晚晴园被新加坡列为历史古迹,永远不能被拆,不能改动外观2001年修复工程完毕,并于1112日重新开幕。修复后的晚晴园称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2009,新加坡政府正式参与纪念馆管理,并对其进行大修。

在晚晴园的庭院里,也收集了若干件雕塑作品,多数是前馆长冯仲汉先生在任时委托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制作的58公尺,高2公尺的铜铸《共同记忆之墙》则 由本地著名女雕塑家韩少芙设计,花了三年时间铸成。这幅历史长卷刻画了20世纪初期,人们的衣食住行、各行各业、楼房建筑、交通概况、城乡活动,也记录了第二次世界战争爆发前后的抗战、反侵略和肃清的血泪事迹

当然,园内也少不了书法作品。入口铁门旁的矮墙上,由新加坡著名艺术大师陈瑞献题词的晚晴园三个鎏金大字格外醒目。推开铁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草坪旁矗立着的一块赤褐色巨石,正面是新加坡书法家邱少华书写的孙中山,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背面是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这块巨石在2009年晚晴园修建时被移走,后来被安置在对面2011年新建的中山花园。孙中山 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One man changed China, Dr Sun Yat Sen - Lee Kuan Yew) - 这句话取自《时代周刊》199747日与李光耀资政做的一则英文访谈。虽然李资政这番话原本是以英语讲的,但由于意义深远,特译为中文,加以强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仁心果和“烈士树”。仁心果又名人心果,是孙中山当年在南洋从事革命活动时最爱吃的热带水果之一。经过100多年的风雨洗礼,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作恶多端的日军的扫荡,时称晚晴园的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室内与周围事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门前这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树相伴。它与这座古老的建筑物一起见证了孙中山当年领导南洋的热血男儿,策划镇南关起义和黄冈起义等反清活动,以及撰写革命宣传刊物和发动筹款等革命活动。2001年在纪念馆修复后准备开放之时,前馆长冯仲汉致函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请二人分别题写了“烈士树”和“仁心果”三个字。馆方把一块大石一分为二,分别刻上二人的题词,安放在草坪两端。

2011930日,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向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赠送匾额,祝贺晚晴园装修后重新开馆。使馆公参戴兵、领事参赞龚春森、新闻参赞林先江等使馆人员参加。

赠匾仪式简朴而庄重。中华总商会张松声会长、晚晴园董事会钟声坚主席、新加坡国家文物局陈子宇司长和晚晴园潘宣辉馆长愉快地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魏苇一起为匾额揭幕。匾额上书“国家之本在于人民”,语出孙中山先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亲笔题写,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制作并赠送。

注:书法家薛振传先生人为早期晚晴园匾额是由黎省三题写的。电击这个链接有关黎省三简介:http://thecccentre.blogspot.sg/2012/08/blog-post_13.html


2011年:中山公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