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寺是根据佛说[华严经]时用“海印三昧”来说而得名的。海,是指所有的香水海。印,是印现。谓大海澄渟, 湛然不动,万象皆现。三昧,华译为正定,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譬喻在佛的境界中达到海印三昧圆成实的境界,湛然澄清,如如不动,夜风不起,时浪不升,一切万象诸法皆能鉴照其中,如大海沉静时,风平浪静,日夜星辰,宇宙万象映现明澈,没有波涛的风浪,平静如镜子般,在定、静中升起智慧,证得无我的境界,故名“海印三昧”。
随着來寺学佛及住寺清修者日渐增多,1937年起规划兴建一座大雄宝殿,1939年竣工,并请來艺术大师徐悲鸿亲书「海印寺」匾额。
1941年,日本南侵狮城之际,当地灾民纷纷避居寺中,人数竟逾百余位。幸得英国军队的照顾,才免於受难及饥饿之苦。1942年初,日本占领新加坡。当时人心惶惶,寺中的生活更形紧张。日本军官來寺观察,知悉海印寺实为一所妇孺清修的梵剎,即谕令日军加以保护,并拨给粮食资助,使得海印寺暂得安居,直到1945年光复为止。
1992年寺內女性信众逐渐老去,逐礼请現任住持传谊法师接手日常寺务,并将寺院转型为僧伽道场,以继续弘扬佛陀教法。同时,寺內建筑年久斑驳,传谊法师计划逐步重建海印寺:1997年重建香积堂及斋堂;1998年由中长老主持奠基典礼,动土重建大雄宝殿,并于功德堂原址兴建一栋三层楼建筑物,一楼为功德堂、二楼为普门阁、三楼为觉皇殿,1999年全部竣工,並易寺名为海印古寺。
2000年起,海印古寺进一步创办了海印寺佛学院,礼请真目法师担任院长,2004年并完成一座四层楼建筑供学院使用,并命名为印修楼,以纪念本寺开山印修姑太(杨铜荷女士)。学院分心觉成人班、心苗儿童班及心智少年班,人数共逾百人。每星期天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学生于此上课、静坐及学习礼仪等,亦开办晚间课程,藉此吸引更多人士前来学习佛陀教法。
新加坡海印寺的金光明塔,一栋的八角纳骨塔还是由新加坡已故第一任民选总统王鼎昌先生设计的。
1939年徐悲鸿题写的海印寺匾额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