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新加坡的传播,必须勿忘初衷,回归书法的社会性。
在传统社会中,没有哪一样东西像书法这样如此深入到华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与日常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从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以书面形式记录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功能都由书法承担,如书信、公文、典籍等;书体有篆、隶、草、楷、行;书法形式也丰富多样,从手札、手卷、扇面到中堂、条幅、对联等,一应俱全;书法的展示空间从室内的家居、殿堂、商铺、寺庙延伸到大自然的名山大川;书法发生的空间可以是书斋,也可以在舟车中、战马上;日常生活的很多材质都可以成为书法镌刻或书写的媒质,如纸张、金属、石头、木板、织物等;书法也出现在国家庆典、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平民的喜庆、丧葬、宗教等日常活动中并承担重要功能,如石碑石刻、青铜器铭文、春联、墓碑墓志、抄经等。
因此在华人社会,书法随处可见,从皇家宫苑到私家园林,从郡县衙门到农村茅舍,从寺庙道观到旅店亭台,府第名称、店铺招牌、牌楼楹联,构成最普遍的审美景观。这许多风俗习惯沿袭流传,不但能起到装饰、点缀和补壁的作用,而且还有教育、启发和宣传的作用,人们通过对书法的欣赏、临摹和创作,不但增添生活情趣,还有助于劳后休息,陶冶情操,并且激发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所以说,一个人家里不挂字画也可以过日子,但是挂上了字画就体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
在当代,西方化在全球有普遍且促进的影响力,这对于中华书法的传播产生了冲击;这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没有书法。西方艺术体系是由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与戏剧六大古典艺术为支柱,而其公共艺术以建筑与雕塑为主,虽也写字,但是写字不构成一个独立的美学要领。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华人社会重塑自身,书法逐渐在社会中消失,书法的社会性与在整个文化中的地位和功能趋于边缘化。这种边缘化,再加上毛笔的从日常生活中消失和电脑键盘输入的出现,显得更严峻。其所带来的结果是,书法越来越失去了与广大生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关联,沦为一种只能用艺术进行定位和思考的东西。失去了功能的书法,已经只是在展览馆和艺术学院里面,甚至艺术学院里都没有了多少。
有基于此,我们今年提出“书法人”的概念。我们认为学习书法不是为了成家,不管这个家是艺术家还是书法家,而是要学做人。
让书法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书法人应该有的意识;只有这样,大众对书法的审美才会有所提高;只有这样,书法作为“成教化、助人伦”的文化功能才能体现出来。
让书法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书法人应该有的意识;只有这样,大众对书法的审美才会有所提高;只有这样,书法作为“成教化、助人伦”的文化功能才能体现出来。
我们认为,美术字不能代替书法字,因为书法是以人为本的;张挂春联的民俗不能放弃,因为那是华人的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华人社会的书法景观不能让它消失,因为那是华人社会独有的特色;书写诗词、名人格言的生活习惯必须维持,因为那是我们精神粮食的来源;推广书法活动的热忱不能退,因为分享是福是我们的理念。
这才是学习书法的初衷,书法人的责任。如何让书法回归它的人本性、文化性与社会性,是我们书法人努力的方向。
但是,我们的能力有限,只能从民俗做起,那就是推动书写春联,书写校训的风气。这是我们跨向前的一小步,却是书法回归人本、文化与社会的一大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