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7, 2014

2014年第十八屆世界書法文化藝術大展

【第18屆世界書法文化藝術大展新加坡邀展及获奖作品展】128日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朱添寿总裁莅临主持下,在義安文化中心展览厅隆重开幕,同时举行颁奖仪式。

 出席仪式的嘉宾有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萧江华文化参赞、中国侨联副主席,广东省侨联主席王荣宝、广东省侨联文化部司芳部长、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朱慧副主席云平、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陈志雄院长;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常务理事林清宗;新加坡国防部前高级政务次长,義安公司董事潘峇厘、義安公司董事洪云生、广东会馆何国才会长、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普宁会馆蔡纪典会长、潮安会馆张冲福主席、厦门公会林璒俐会长;新加坡华族传统艺术中心副主席,新加坡乐龄书画会副会长沈观汉、狮城书法篆刻会曾广纬主席、吴耀基副主席、陈美娟秘书长、顾问姚天佑、洪云生、廖宝强、曾纪策、丘程光;理事王怀正、沈松机、关奂璀、关明机、李美美;碧山书法俱乐部副主席吴多标,书法中心指导李士通、陈合新以及新加坡美术界、书法界、文教界、社团代表、学生及家长,以及来自马来西亚的师生等济济一堂,见证了本年度本地最后一场的书法盛典。

展览共展出【第18届世界书法文化艺术大展】新加坡受邀参展及入选优秀作品,同时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文莱、印尼学生参展的优秀入展作品也在会场展出,全场共展出三百多件书法作品。

【第18届世界书法文化艺术大展】分两部分进行,成人部分在今年915日至17日在韩国龟尾市朴正熙体育馆展出;学生部分则在91日至3日在中国大连甘井子区图书馆举行。

展览由127日至9日举行;本次展览获得国家艺术理事会及李氏基金赞助,義安公司赞助展览会场。新加坡的展览由新加坡狮城书法篆刻会主办。

这次展览,被邀参展的新加坡书法家有:丘程光、廖宝强、洪云生、黄明宗、陈建坡、薛振传、许梦丰、曾纪策、曾广纬、吴耀基、陈美娟、潘永强、王怀正、沈观汉、沈松机、王源枝、张受人、张铭恩、李嘉仪、林纬信、陈凤英、周德成、李明爱、江妙云、郑文麟、李士通、陈合新、林爱莲、尤东暐、莫作友、张爱强、吴奕明、李凌千、马双禄。

获得大奖者:黄培忠、陈畋璋。

获得金奖者:苏鸿锦、胡长进、江亚桦、沈板亮、郑心辉。

获得银奖者:郭巧玉、王美美、黄有才、陈绍琦、陈福明、许金龙、黄绍清、官颂、罗醉月、许妙兰。

获得铜奖者:林丽红、李本基、潘汉耀、林波莉、罗淑敏、谢秀贞、青木亮子。

获得入选者:苏毅伟、韩兆俊、杨南生、陈美芬、林水壮、林庆发、陈仁佑、蔡栋樑、余露丝、林章熯、陈春惜、冯庭坤、何颐宁。

以下为部分参展与得奖作品:


Monday, December 15, 2014

潘永强: 浅谈教学经验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就好像做了一场梦,一眨眼已经过半百了!我从事书画篆刻教学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每天都披星戴月,从早晨六点钟出门至晚上十一二点钟才回到家。教学是为了生活,单靠教学来养活一家六口,真的很不简单啊!由于生活太忙了,因此去年十二月健康出了问题并在医院住了五天,目前健康还是欠佳。

首先从书法教学谈起。书法教学可分为儿童书法,学生书法和成人书法。儿童学书法不容易,主要是年龄小而不太认识字,所以在教学方面,我多采用描红、米字格或九宫格等。儿童学的是楷书,楷书创于汉末到现在还不断运用在我们生活中,它是规范字也是基础学。我常用欧阳询的九成宫来给学生们打好基础。有时候也会教他们写篆书,学篆书可以认识字源。同时也会教儿童们写成语、词句、唐诗及三字经等。

学生书法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等。多采用欧阳询的九成宫做为基础,也有教隶书、篆书、行书及赵孟頫的行楷等。由于学生组都是要参加书法比赛为学校争光,所以有了一定基础后就直接用宣纸写唐诗、对联及春联等。

成人书法学的比较广泛,有楷书、隶书、篆书、行书和草书等。初学者一般上我都教他们写欧阳询的九成宫做为基础。以前我是用颜真卿的多宝塔做为基础,可是慢慢发现到学员们写了几年的书法后,字的结构还是很松散,因此就改用九成宫做为基础,效果比较好,主要是九成宫的字法度很严,骨力很强等。所谓先有法后到法中无法的阶段。我也教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由于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变化大因此就没有多少个人要写了!有了楷书的基础后,某些学员可写赵孟頫的妙严寺、胆巴碑,智永的真书千字文,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等。不久后有了一定成绩时,可学写黄山谷的松风阁、发愿文、华严疏、寒山子庞居士诗及经伏波神祠等。也可写苏东坡的归去来辞、前赤壁赋、祷雨帖及寒食诗帖等。若这时候发现学员的字体还是没有力度,可采用魏碑或隶书来增强字体的力度。学习隶书可先学张迁碑、曹全碑等。再到了另外一个阶段可学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等,王献之的中秋帖,陆柬之的文赋,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帖、多景楼诗帖等。有时候学员的字体写的太方可采用写篆书一段时间。这会使学员的用笔和字体圆回去。有些学员可写沈尹默的执笔五字法、秦归吟卷,赵孟頫的行书千字文,文征明的行书滕王阁序、自书梅花等。

再过一段时间可写草书。初学草书可从草诀百韵歌开始,然后到智永真草千字文,怀素草书千字文,孙过庭的书谱及沈尹默的小草千字文等。

每年新春的时候,我会教学员写春联和谈对联及诗词的平仄与运用等。这时候学员们是最高兴的,因为他们可用不同的书体来写春联,比较自由的发挥。

国画的教学方面我是以写意花鸟为主。儿童中国画和学生中国画多采用结合大写意与小写意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我常采用电脑软件PHOTOSHOP来教他们画中国画。成人学中国画我多数采用白描做为基础,就好像楷书做为书法的基础。我目前的教学方法是以每个学段学画一个题材为主。虽然只画一个题材可是学员们必须临摹历代名家的作品,比如江寒汀、任伯年、张书旂、王雪涛等。每学段的最后一堂课,我会教学员们怎么创作。这时候他们会很高兴又很苦恼。高兴是可以学会如何创作,苦恼则是创作不容易啊!
谈到篆刻教学方面,一般是以中学生以上和成人为主。我采用临摹汉印做为基础,历代名家有黄士陵、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刀法多采用冲刀和切刀、单刀与双刀并用。目前学员会比较喜欢刻肖形印而且以朱文和白文方式相结合。主要原因是这样刻法比较容易发挥。

赖瑞龙老师与许梦丰老师多年来悉心栽培和鼓励,除了感谢外也铭记在心。学习和创作的道路是无止境的,愿与大家共勉之!


注:本文作者潘永强先生目前积极进行书法教育工作。请游览网页:http://thecccentre.blogspot.sg/2014/07/blog-post_25.html

Saturday, December 13, 2014

2014年 啸涛篆刻书画会第44届常年会员作品展

新加坡啸涛篆刻书画会于1212日至14日在义安文化中心举行第44届常年会员作品展。

创会44年,啸涛篆刻书画会主办过多个年展、会员个展、联展及海外交流展,深获好评。会员致力于推广本地篆刻书画艺术,努力提高技艺及文化修养。今年,本地年轻一辈水墨艺术家郑木彰及胡财和分别接任啸涛会长与副会长。同时,啸涛画会除了原本每个月的篆刻聚会,也增添了每个月的户外写生和书法聚会活动。借此促进年轻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并提高会员们的技艺及修养。

这次展览,共有60多名会员参展,以书法参展的顾问、会员有吴俊刚、许梦丰、陈凤英、林崇兴、张财、薛献霞、林纬信、张爱强、陈思融、戴文标、许宝莲、黄云兰、卓志豪、李士通、尤东暐、张月英、杨玉珍、沈秀梅等人。

为了配合此次展出,该会也在画展期间特别安排以下活动:

1.篆刻分享会,由篆刻家陈振文示范讲解。现场安排石材让参加者动手刻印(无需付费)。1213日下午2时至4时。

2.书画示范,由书画、篆刻家曾纪策示范讲解,1214日下午2时至4时。


以下是部分参展的书法作品。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14

2014年:“顾盼情深”创意书法展

由新加坡美术总会主办,新加坡妙华艺术家协会协办的创意书法展,于20141129日—124日在充满独特艺术气息的“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旧禧街警察总部)一楼大厅内举行。共展出本地20多位书法家的60多幅作品。

创意书法展于1995年由当时美术总会何和应会长发起第一届创意书法展假河畔艺术中心举行,到今年已经是20年了。当时何和应对创意书法的憧憬有二:一是形式上有突破传统格局,且不失个人风貌系统,二是内涵必须出自自己的诗词、精言妙语,或情有独钟的单字。

这个创意理念是不易攀登的高峰。但是,20年来热情于创意书法的艺术家还是孜孜不倦地尝试打破传统书法艺术的条条框框,努力把绘画、现代派艺术、以及文字原有的象形、意象、联想巧妙集合起来,形成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带给观众新的视觉体验和艺术审美。

今年展览以“顾盼情深”为主题,是希望在这股创意书法的潮流上,在艺友的相互推动激发上能继续散发出“共鸣”与创意书。

今年参展者有:梁振康、杨昌泰、陈亮、邓文章、黄明宗、林子平、陈建坡、曾广纬、吴耀基、王世震、潘永强、曾纪策、张有铄、蔡汶家、沈板亮、罗醉月、谢翰林、黎明中、吴圣平、丘程光等人。


蔡汶家 三维 太极
蔡汶家 三维 饮水思源
陈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丘程光 福
吴耀基 天不老情难绝
杨昌泰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梁振康 龙跃图腾

沈板亮 白黑

Sunday, December 7, 2014

2014 世界海南书画作品交流展

今年适逢 新加坡海南会馆成立160周年暨世界海南乡团联谊会成立25周年,为了纪念这两个重大的节日,新加坡海南会馆为弘扬海南传统文化除了主办一些有关海南文化的活动外,也为了凝聚乡亲及继承与发扬优良的华族传统价值观,同时为公立培群学校筹募建校基金,特别举办了“2014世界海南书画作品交流展”,并出版展览特刊以资纪念。

展览于20141128日至30日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举行。

这次的展览,来自新加坡、马来西来、越南、印尼、汶莱、中国的130多名书画家共展出了160件书画作品,公众欣赏到了艺术家们独具匠心的创作,提高人们对书画艺术的兴趣及鉴赏。

交流展览的另一个目的是为公立培群学校筹募建校基金。作为特选学校,除了保留丰厚的华族传统与文化,培群也致力于双语教育,以充分实现学生的潜能。在策划教育计划与活动时,培群以“提供五育俱全的教育,培养富有责任感的公民”为使命,以培育“优雅、有文化的学生;积极、主动、有爱心的领袖”为己任。



新加坡以书法参展者有:吴多标、丘程光、蔡用毅、何颐宁、何子华、王白安、陈传娥、黄少夫、马波浩、林书香、马叶裕、蔡亦沈、薛献霞、陈雨箬、王运开。交流会也展出已故书法家黄国良的一幅隶书。


Saturday, December 6, 2014

2014年:第16届全国潮人书画展

16届全国潮人书画展于20141119日(星期三)傍晚七时正在义安文化中心举行开幕礼。这个展览自1998年义安文化中心成立以来就举行到现在。

展览于1120日至30日开放给公众参观。

每年在举行书画展的同时,义安文化中心都会颁发“年度特选卓越艺术家”的殊荣给一位本地知名的潮籍书画家,以表扬他为本地艺术界所做出的贡献与成就。今年获得这个奖项的是原籍汕头的本地著名画家陈楚智先生。

今年的展览共有145位书画家,其中以书法作品参展者有:

Lee See Thong 李士通,Sim Soong Kee 沈松机,Chua Bak Hoh 蔡木河,Chua Kok Liang 蔡国良,Goh Ek Meng 吴奕明,Dr Lim Buan Chay 林万菁 博士,Heng Wei Chia 王怀正,Yong Nam Say 杨南生,Tan Eak Song 陈翼松,Tan Cheow Koon 陈照坤,Koh Kim Leng 许金龙,Koh Miow Lan 许妙兰,Tan Tian Tjian 陈畋璋,Yew Kwang Min 尤光敏,Ang Hoon Seng 洪云生,Chan Khim Khai 曾锦凯,Chang Kwang Wee 曾广纬,Cheng Mui Kiang 钟美姜,Chng Bah Bee, BBM 莊峇味,Chua Bong Siang 蔡文祥,Kang Ser Par 江士豹,Lee Leng Chong 李凌千,Lee Kiah Ngee 李嘉仪,Ee Cher Neo 余子亮,Mok Chup Yew 莫作友,Ng Boon Leng 黄文龙,Tan Hak Seng 陈合新,Ng Cheng Hue 黄清花,Tan Ke Sea 陈家声,Liu Pau Kiang 廖宝强,Quek Yang Eng 郭延英,Xiao Ya Wu 萧雅悟,Tan Koh Kew 陈哥侨,Lek Kai Jie 陆楷杰,Lek Kai Jun 陆楷俊,Voo Chin Song 巫振松,Lim Twan Yuan, Amy 林端媛,Teo Yew Yap 张有铄,Sim Kwang Hun 沈观汉,Sim See Boon 沈时文,Tay Lee Chai 郑旅才,Lam Ah Leng 林爱莲,Tay Chek Seng 郑泽生,Tey Choon Whan 郑春源。


Monday, December 1, 2014

张瘦石论书之五甲:运笔篇之运笔八则

运笔之道,在于体会与经验,神而明之,熟能生巧。略言其由,析为三端。

甲,运笔八则:

(一)中锋与偏锋
     
中锋乃毫锋运行于字画之中,成一字之骨,得浑劲挺拔之姿,此须常保持笔管之正直得之。时人往往用偏锋作态,则毫尖滑行于字画之左侧,于是左缘光洁而无骨,右方肉多而筋弛,非正轨也。如得良笔,全用中锋,画中墨迹,将隐成一线,透入纸背,而波画处,有聚墨痕如黍米,神采飞动。学书入手,须讲执笔,悬肘平腕,自然中锋。如肘倚几面,则管向右侧欹,偏锋必不免也。

(二)藏锋与露锋 

藏锋所以融其气,露锋所以纵其神。起讫回笔藏锋,则处处留得笔住,深敛圭角,始见浑厚古拙之意。露锋则锋芒流露,可见飞动之姿。故真书宜于藏锋,行草不避露锋。然肉胜不如骨胜,多露不如多藏。所谓无垂不缩,有往皆收,盖以藏锋为原则者也。

(三)逆笔与顺笔 
    
起笔须逆入,方见健劲圆浑。如作勒笔,落笔时锋尖右向逆入,折毫左顿,而后卷毫右行。努笔则先由下逆上,再下行。此为逆笔。顺笔在画中,五指勒送抵拒之间,须强劲得力,尽成立态,所谓有骨有力,站得住也。如顺势滑过,则笔毫平卧纸上,墨浮筋弛,无复精神矣。

(四)行笔与留笔
     
慎伯谓六朝碑帖,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处为行处,古人必逐步顿挫(即勒送抵拒之作用),不使率然迳去,是行处皆留也。转折挑跃之处为留处,古人必提锋暗转,不肯滞笔使墨旁出,是留处皆行也。故行处须用留笔,留处须用行笔,而后字沉着而不流于滞,此正可与上节相互发明者也。

(五)疾笔与涩笔
     
书谱云:“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唐太宗曰:绫则滞而无筋,急则病而无骨。盖当疾则疾,不疾则失势;宜涩则涩,不涩则病生。疾笔如龙舞蛇惊之态,涩笔乃如万岁枯藤之姿。疾徐在心,形体在手,得心应手,妙在笔端。南海所谓书法犹佛法,始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其所极,非口手所传焉。

(六)扑笔于飞笔 
     
擘窠大字,须运全身之力,得其劲势,方见精神;否则墨猪土偶,不堪寓目。大凡落笔须作疾下格扑之势,强劲自出。李斯所谓下笔如鹰鹯搏击,右军谓每一点画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遒丽。至收笔时,须作破壁突飞之势,方不失于滞钝,而笔意跳宕,荡漾于形体之外矣。

(七)顿笔于转笔 
    
点画之起讫转角波折处,须用顿笔,其要在于力注笔端,透入纸背,铺毫外拓,融布血肉,以完成顿势,而后或行或收。起笔时,顿后卷毫提行,顿提之间,不可沉滞,不可懈弛。终笔时,顿后回锋飞出,不可过事迟留。转笔要在回旋有力,如勒画过渡至努之间,须轻提暗转笔锋,卷毫作顿,而后下行。余详下永字八法。

(八)方笔于圆笔 
     
广艺舟双楫论方圆笔语极精,今转录于下: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外拓者隶之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着;提则筋劲,顿则血融;圆则用抽,方则用挈;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挈出之。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圆笔出之以险则劲,方笔出之以颇则骏。提笔如游丝袅空,顿笔如狮狻扑地。妙处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或体方则用圆,或用方而体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