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O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O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 Show all posts

Sunday, June 25, 2017

2017年:何钰峰书法展

新加坡资深书法家何钰峰的“何钰峰书法”展由625日至79日每天中午至下午6时在新加坡书法中心李光前堂举行,展览由新加坡总理公署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陈振泉先生主持开幕。

何钰峰,Anthony Ho Chuo Sai1943年生,号天涯客。自幼酷爱书法,研习碑帖数十年。开始时先临颜柳,后涉魏碑晋帖,宗唐宋诸家,并探研元明法帖。其书学理念认为笔法应有来历,字型不可变,但是要写出自己的意境。学书方面,他主张应从平正规矩的唐楷入手。在还没有打好楷书基础之前,不应学习行草。这是因为不明白书法结构的用笔原理,易患油滑、软弱的弊病,阻碍学习进度。

何钰峰在南洋小学教书开始,每天清晨执笔临池,数十年从未停歇过。

书法作品曾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国家和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举办或参加国际性书画交流展。

1983年起,先后应新加坡国家旅游局之邀,赴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韩国等地教授书法。

何钰峰除了勤于习书外,也积极在新加坡国内积极推动书法活动。业余在书法中心、国立大学、莱佛士书院等教书法,也担任国内外书法赛之评审员多年。从1980年开始担任新加坡书协理事开始,历任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新加坡艺术总会副秘书长、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副会长、新加坡书法研究院副院长。

新加坡书协会长陈声桂言:“他(何钰峰)的行楷中字,有时如孤山老人,含蓄蕴藉、静雅温润;有时如飞鸟出林,飒洒玲珑、烂漫天然。至于其大字,笔墨雍容、安静简穆(清代书法家康有为《广艺舟双辑《榜书》第二十四:‘作榜书须笔墨雍容,以安静简穆为上’》),偶而予人惊鸿之感。”

这是何钰峰学书以来的第一个书法展。这次展出50幅书法作品,格式多样化,有大中堂、四屏、楹联、条幅、扇面、横披、斗方等,都是佳作;其中有尺方榜书,也有蝇头寸楷,书法爱好者个不可错过。



Thursday, April 17, 2014

2014年:第34 届新加坡书法年展

宏茂桥集选区国会议员洪鼎基,于201 44 12 在新加坡书法中心光前堂主持由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 34届新加坡书法年展”开幕礼。

洪氏赞赏成立了46 年的新加坡书协,自1974年便开设书法学习班公开教授、广传书法至今40年。他也说,书协自1981 年开始主办“新加坡书法年展”,34年来每年让全国同道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创作,也让参展者有机会欣赏作品。

洪氏说: 我在选区里认识了一些刚开始学习书法的小朋友,其中一位送了我他现场些的字:‘无畏’。我当时觉得既惊喜又欣慰!

惊喜的是没想到年纪轻轻的他书法技巧这么好,今天,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人们写字的能力日走下坡,提笔忘字、握笔歪倒,而这些小朋友有着一颗热爱书法的热忱;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可以流传并发扬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

洪鼎基希望大家会像那送“无畏”两个字的小朋友一样,在面对自己的兴趣或所好时,无所忌惮,勇敢地追求!

洪先生也在会上颁奖予今年第 28届陈景昭书法奖章的唯一得主——林爱莲女士。林氏是第 38 名获得这书坛桂冠的书法家,今年70岁。

备受瞩目的新加坡书法年展,今年呈献了六十件位新加坡老中青书法家的精品;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为今年的书坛披上了新彩!

会上,陈声桂会长以行书中堂“十里垂楊 芳草岸 四时常 映彩舟行”赠送洪氏。



今年入选名有:陈声桂、何钰峰、林子平、陈建坡、许梦丰、杨昌泰、薛振传、陈凤英、李嘉仪、林爱莲、潘永强、李士通、梁静丽、黄福元、陈朝祥、李凌千、萧雅悟、周纯端、陈芳华、黄敏容、薛献霞、陈德成、周德成、陈泰福、陈合新、许彩端、陈淑群、洪子茵、姚 智、赵善铭、谢余哲、罗月秋、方凤意、尤东暐、安春来、黄元发、王法银等。

怒发(髪)冲冠,凭栏(亦作“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Saturday, December 14, 2013

2013年:第四届全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赛

由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新加坡全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赛于98日在狮城举行。这项赛事今年已经步入了第四个年头。本次大赛共吸引了5000多名书法爱好者报名,其中有许多人来自马来西亚,甚至还有从中国来的书法爱好者。

现场参赛的选手多达440多人,都是经过初选以后来此参加决赛的。

参赛者除了新加坡本地人以外,远至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森美兰、吉隆坡、霹雳、吉打、彭亨、槟城以及柔佛等地的选手也特意赶过来参加比赛。

来自中国贵州的饶麓岐老先生,今年已经73岁了,因为儿子在新加坡工作,每年都到新加坡来呆上一段时间。因为爱好书法,凡有比赛一定参加。今年春节期间参加新加坡当地的“挥春书法大赛”,还获得了二等奖。

比赛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先是一小时的毛笔书法角逐;然后是一小时的硬笔书法争锋。

新加坡财政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亲自到场助阵,并亲手为214名获奖者颁奖

杨莉明在致辞中称赞书法是一项令人着迷的艺术,历经三千多年,依旧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她说书法“既可以让人体会静若处子的安静之美,又可以让人体验动如脱兔的速度之美”;“既可令人感受端厚平和的法度之严格,也可使人感觉玲珑飞逸的变化之魅力。”杨莉明认为书法是一项真正的群众艺术,无论是耄耋之老者,还是年幼之儿童,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格调来书写,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快乐。

此次书法大赛邀请了九位新加坡当地书坛资深的书法家作为评委,他们分别是林玉奎、陈声桂、何钰锋、符传国、陈朝祥、陈凤英、黄福元、李士通以及薛振传等。



2010年:第一届新加坡全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赛

由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办,观音堂佛祖庙赞助的第一届全国毛笔与硬笔书法大赛于95日顺利完成赛事,8比赛组184优胜者也出炉。颁奖典礼亦于当天中午举行。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及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女士和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陈疆出席了决赛后举行的颁奖典礼。

这次大赛报名参与者逾5000人,经过筛选后进入现场决赛的有500人,是新加坡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书法比赛。

此次比赛毛笔与硬笔各分为四个组别,分别是小学组、中学组、高中组和公开组。学生组是按照年龄来分段,而公开组则涵盖了除学生以外的所有年龄段的参赛者

毛笔书法小学组比赛书写的字为10个左右;中学、高中以及公开组大约为20个左右。

硬笔书法比赛大约是150个字左右的一篇文章。参赛者需自备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


Wednesday, December 11, 2013

2009年:第29届新加坡书法年展

由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29届书法年展,于4月25日至27日在书法中心的光前堂举行。

这届书法展同时也颁发“陈景昭书法奖章”于两位书法家:陈剑波与陈凤英。

这次参展的共有59人,他们是:陈声桂、何钰峰、徐祖燊、陈建坡、林子平、许梦丰、王思宗、周昌嘉、陈剑波、杨昌泰、吕永华、符传国、陈朝祥、薛献霞、陈凤英、林爱莲、薛振传、李嘉仪、许士通、陈福泰、潘永强、林崇兴、黄翡玉、吴惠嫦、林芳凤、陈思平、黄建斌、张有烁、林义兴、周德成、陈德成、沈松机、黄福元、黄来兴、姚智、卢志强、陈丽仙、高桂、陈富森、萧雅悟、黄敏蓉、王怀正、吴成发、吴多标、郑文龙、祁展民、何光荣、方凤意、张毅盛、周纯端、罗惜鸾、罗月秋、王运开、故兆娇、陈芳华、洪子茵、许彩端、蔡锦贤、陈淑温。









Wednesday, December 4, 2013

2013年:新加坡文化奖章三家书法展

“新加坡文化奖章三家书法展”是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创会45周年(1968-2013年)的重头节目。书法展由新加坡副总理、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张志贤先生于11月17日揭幕。这也是新加坡文化奖章自1979年设立以来,唯一三位获得书法项殊荣的书法家(潘受、王瑞壁、陈声桂)的作品,第一次聚集一堂的盛会。

展览共展出书法135件,三人各呈献45件。

潘受(1911-1999)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教育家。书法以行书称著于世,其书风朴茂而雄厚,跌宕而蕰藉,书写时悬腕笔笔中锋、兔起鹘落。

潘受简介:http://icalligraphy.blogspot.sg/2009/01/pan-shou.html


王瑞壁(1904-1998)是著名书法家、教育家。书法以草书见长,而他的草书又以二王、颜、柳、欧阳为本,兼汲张旭、怀素、米芾之长。所作笔画,淡淡有致、刚柔相济,形成了自然、洒脱、轻盈的书风。

王瑞壁简介:http://icalligraphy.blogspot.sg/search?q=%E7%8E%8B%E7%91%9E%E5%A3%81


陈声桂主持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务凡45年,在新加坡书法组织行政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他的行书劲秀放逸,韵度丰美,洒落潇散。


这次展览由陈声桂先生亲力亲为,在吴氏基金、李氏基金、国家艺术理事会、四马路观音佛祖庙的赞助下,促成了这桩盛会。


Monday, January 7, 2013

新加坡书法年展

新加坡书法年展可以说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书法展览会,第一次展览于1981年9月3日至8日在新加坡博物院画廊举行。当时名为第一届全国书法展。

至2012年,这个由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年展已经举办了32次。

举办机构发起第一届书展的高瞻远瞩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尤其是当时一家报纸的报道以‘垂死的艺术?’为大标题,一开始就提出三个令人不安的问题:‘在新加坡,书法是垂死艺术吗?它应该成为学校的教导科目吗?它在我们现代生活有用吗?’这份报道还指出:‘书法家已是稀有品种,因为更少人有能力教导它,加上新一代越来越少对书法有兴趣。’

这个报道还引述一些人的谈话:‘谁要去看那些难解的书写与肮脏的黑墨呢?’

这些年来,主办当局明显的证明他们的批评者是错误的。在新加坡,今天书法肯定不是一门垂死的艺术。事实上,现在有更多人学习书法。各团体开办的书法班已有明显的增加。单单在新加坡书法中心,每个星期就有超过40班开课,大约500名书法爱好者在上课。

在新加坡,这个年展肯定在保持人们对书法浓厚兴趣方面扮演了正面的角色。可以想象的是,不少参展的书法家也积极的参与书法教学的工作。

“新加坡书法展”与有狮城书法篆刻会所主办的“狮城墨韵”可也说是新加坡书坛最重要的书法展览。

资料来源:http://icalligraphy.blogspot.sg/2009/04/singapore-calligraphy-annual-exhibition.html


Saturday, June 9, 2012

1985年:第一届新马书法交流展

1985年9月8日,中华书学协会(新加坡书协前身)在国家博物院举行第一届新马书法交流展,由国家发展部长郑章远先生开幕。马来西亚代表团十多人由马来西亚书协会长朱自存率领。

左起:陈声桂、郑章远部长、文化处长黄友江
左起:朱自存、陈声桂

1984年:第一届新中书法交流展

1984年12月12日,中华书学协会(新加坡书协前身)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办第一届新中书法交流展,在国家博物院举行,由环境发展部长王邦文主持开幕。由于是中国书法第一次在新加坡进行大规模展出,因此备受各界瞩目。中国代表团由当时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沈鹏率团前来,并参加了系列交流活动,将新加坡书法再带上另一个高潮。


以下图片取自新加坡书法家协会40周年特刊。

左起:中国书协常务理事夏湘平与沈鹏、干部张荣生
马来西亚代表团
左起:沈鹏、陈声桂、夏湘平、张荣生
代表团拜访王邦文先生(中间穿白衣者)。

Monday, April 2, 2012

2007年`:新加坡首届国际书法大赛

新加坡首届国际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展,5月2日-5月7日,在新加坡书法中心举行。

从展出作品的体例看,此次书法大赛对楷书、隶书、篆书等工笔作品褒奖有加,占据几乎全部金银铜奖,另给予章法创新者以较好成绩。今人常作的行、草作品,由于评价尺度更加因人而异,所以占据优秀奖多数篇幅。

从展出作品的地区看,海外华人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来自中国大陆的作品则更注重深厚的笔力。
附部分作品。




资料来源: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3869&extra=page%3D23

2007年:第27届新加坡书法年展作品集

“总统、部长挥毫为慈善暨第27届新加坡书法年展”于2007年5月10日在新加坡书法中心光前堂揭幕,那丹总统亲临主持仪式并当众挥毫,另有数位部长的书法作品亦参加展览,政要的作品将由捐款者收藏。

The Channel News Asia reported on 11 April 2007:

SINGAPORE : This year's Community Chest (ComChest) fund-raising efforts kick off on May 10 with a brush with charity.
President S.R. Nathan and seven Ministers of State spent weeks practising for the "Calligraphy for Community Chest 2007" project.
President Nathan quipped that he's a bad student when it comes to calligraphy, but his tutor said otherwise.
For the last 16 months, the President took weekly lessons from the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Society.
This meant the 83-year-old had to stay on his feet for at least an hour and a half.
But Prof Tan Siah Kwee said the President, who has also been trying to learn the Chinese language, never skipped any lesson, even when he was feeling under the weather.
Now the public has a chance to collect the President's brush work.
Mr Nathan wrote the words 'ren-xin' - which means compassion and benevolence.
His masterpiece, along with those of seven junior ministers, will be auctioned off at this year's Calligraphy for Community Chest charity project to raise money for 350,000 disadvantaged Singaporeans.
"So much of funds are needed for voluntary organisations and charitable purposes, and this is one of the ways. This may not appeal to everybody, but for those who value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y may find merit in doing this," said Mr Nathan.
"This is not the work of a professional, but perhaps when they see me putting in some effort, they may feel like rewarding me."
The theme of this year's Calligraphy for Community Chest is 'zhu' (or bamboo in English), a plant that symbolises determination and resilience. 
President Nathan and the seven Ministers-of-State hop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ject will encourage disadvantaged Singaporeans supported by Community Chest, to be like the bamboo plant - strong and resilient in facing their challenges.
President Nathan himself is pressing on with the art form.
He is even planning to personalise a calligraphy for the Chinese premier when he visits China next year. - CNA /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