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5, 2018

21世纪初期有关新加坡书法传承的一次网上交流


王运开整理



2011529日,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暨狮城书法篆刻会在新加坡潮州大厦联办“新加坡马六甲书法交流会”来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代表互相交流,讨论发扬书法文化的困境和方法。当时大约有130名书法爱好者出席。在交流会上,当时75岁的新加坡狮城书法篆刻会会长曾广纬认为新加坡书法文化出现“传承危机”,这是因为新加坡的华社和媒体对推广书法支持不力,上书法课的大多数是乐龄人士,被派参加学生书法比赛的大多都是中国学生。因为本地客观环境的限制让书法活动很难发展下去,很难培养出年轻书法家。曾广纬对现况表示悲观,并认为新加坡年轻书法家很难培养,只能寄望中国强盛后能改变这现象,创造奇迹。

这则新闻次日被新加坡一个网上论坛“南洋随笔”的版主贴在该论坛的“狮城书画专栏”后,引起了一次在本地少见的热烈与激烈的讨论,参与者有时用语还是十分尖锐的。当时参加这场讨论的有何绍斌、林锐彬、吴多标、王运开,等等人。

这次的网上交流讨论,涉及的议题相当多。在整理时对发言者的语言用词做了些调整,希望没有歪曲交流者原来的意思。记录中“我”为发言者的第一人称。以下是这次讨论的摘要:

1        书法大环境的问题

a.            一个良好的华文大环境对推动书法当然有帮助。但是一个看法是新加坡并不是唯一面对艰苦的环境,因为就算是中国,也可能面对相同的问题。应该往前看,因为顾影自怜不是办法。其实,在书法应用方面,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中国许多城市、乡镇,还有很多家庭商店挂春联/对联,中国书协要书法走进万家,就以鼓励家家户户挂春联。新加坡在这方面就有很多可以做的。在建筑物内外桂书法与鼓励商家用书法书写招牌方面,我们也做得很少。在HDB HUB,MCYS 与MICA 有很多潘受的书法,最近总乡会馆挂了曾广纬先生的匾额,在大街远远可见。这些都很好,但是还不够。小贩商家的招牌,公司形象设计,公园,寺庙,等等,都可以把书法融入。

b.            新加坡整个大环境的确已经完全改变了,从70/80年代教育系统出来的人,现在可以说已经占大多数,而且人数会越来越多。就是说,如果要继续发书法事业发展下去,旧的思维、方法看来可能已经不管用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整个社会对华族文化的敏感性其实反而没有过去那么强烈,这是大环境的正面因素。至于负面因素,反而使大多数华人的母语文化底蕴不够好。就是说,我们对华文文化的态度已经比以前正面而积极了,所要做的应该是如何设计一套适合他们的培训方案。我所接触到的不少英校背景出生的人,其实是由兴趣学习书法、重新认识华人文化,可是感觉上不能适应目前的课程。看来,华社领袖如果能给适当、全面的支持,书法界同仁如果对书法教学有全面的检讨,对传承问题的解决是会有帮助的。我们对书法的应用的了解与推广可能也没有那么的正确与积极。我们可以把书法更有效的带入华社日常生活与习俗中。以书法写的招牌、团体名称、公司形象设计、公园名称、春联等等,肯定比美术字来的更雅观、优雅,更符合华人的审美观。这些都损是值得书法界朋友去教育与推广给我们的国人的。

c.             目前在推广书法的老一辈(年龄50以上),虽然说有苦劳,我们要承认这点,在效果上是无法做到继承书法艺术这个目标上的。我们做事,要看的是结果如何,不是看做得多辛苦。

d.            狮城书法篆刻会曾联办过书法工作营,邀请中国及本地知名书法家主持,并免费让公众人士前来参加,两天活动中除自己会员外,前来参加听讲的绝大多数是学生,人数虽多但却无法理解所讲演的内容,这是非常可惜的。

e.            我们需要在学校栽培一批能够献身的书法热爱者,将他们引入书法正途,除了在书艺上用功外,还要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并且还要培养他们领导和组织的素质能力,这样新加坡书坛才会有新的希望。在还没有培养出新的苗子之前,我们得保养着新加坡还剩下不多的书法爱好者群,虽然年纪偏大,但是我们还得依赖和保养好银发族书法爱好者,来维护这块书法园地,和未来书法发展的种子。

f.             我们的艺术管理人员多数是来自英校的,他们可能不会去关心书法的水平,也不会去了解如何鉴赏书法。他们要的是人数,要的是活动次数,要的是场面。这点书法团体必需做到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g.            我们中华文化水平普遍低落, 这个是事实,当然也是一个不利因素,但是这不是致命要害,如果拿这个来说作为书法传承危机的理由,那就是借口。

2.书法的生源问题

a.            本地的教育政策导致喜好华文文化的孩子愈来愈少。一个估计是:如果包括一些开办书法课外活动的学校在内,学书法的学生应该2000人左右。

b.            在校学生学习书法,只是课外活动,我们是无法去靠这些学生真正去传承书法的。真正对书法有兴趣的学生,他们才会在课余之外,参与在书法中心、各社团、机构以及民众俱乐部等地方开办的书法班级。但是,目前课外上书法班的学生几乎不存在。

c.             正如曾广纬所指出,目前学习书法的大多数是退休的乐龄人士。如何鼓励更多在职员工学习书法是书法推广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议题。老年人学书法,充其量只是凑数(我没有藐视他们的意思,但是事实上他们无法做出太大的贡献,而他们也只是要自娱自乐,不太可能为书法建设贡献太大的力量,所以继承书法事业的只能靠年轻人)。所以我们的思维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年轻的一代。运开先生说要改善教学,固然也有道理,但是如何培养年轻人,可能也要更多的思考。

d.            现在学书法的学生目的各有不同,大多数是为个人爱好而来,他们年龄偏大,在书法上的修养,和文化背景与程度不尽一样,其热度是否能够坚持到底也很难说,这些学生流动性大,如果对他们有太高的要求的话,恐怕也会吓倒大半的学生。

e.            对一些学书法群体来说,要付出一定代价来参与这样的书法课程,有没有实用价值,到底有没有出路,社会是否对书法有足够的重视,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f.             找不到年轻人,其实是我们的努力程度不够。我身边就有很多对书法有兴趣的年轻人,包括学生,30岁以下的。我想请问您,你们在过去5年内,是否有把找寻新血放在贵会目标的前3名,并且是否有实际行动,网罗年轻人?

g.            以新加坡的情况来说,我认为生源背景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群:A: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的纯华校生;B: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的纯英校生;C: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受教育的人;D:目前还在求学的学生;E:在新加坡工作的非华族人士。目前的情况可能是,除了A群与D组人士外,其他各组可能往往不能单独凑成一斑,所以他们只好被安插在AD群同一班。结果是,这些人可能慢慢退学,最后完全消失。问题是,就算是在杂混的情况下,我们有没有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教学方案呢?或者需不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呢?很明显的,A群人数会逐渐减少,其他群人会一直在增加。如果我们把眼光一直放在A群人上面,生源自然是个大问题。

h.            但有几样因素得认真考虑,就是生源是否足够,其中生源还包括他们对书法修为已经达到怎样的程度的问题,尤其是70年代以后受教育的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底气不足;还有就是教学成本问题,另外还有就是学生的出路问题,总不能让他们学无致用。这些问题都要有一个平衡,然后还要有一个大机构或组织来全力扶持,这里人力、物力、财力,缺一不可。

i.              老师有水准就不愁生源问题。举例,许梦丰在布莱德岭的班是供不应求的。

3        书法老师的素质问题

a.            本地的书法老师虽多,但水准参差不齐,教学法更加不敢领教。君不见本地的书法展,很多学生的作品和老师的作品是一模一样的吗?本地的书法老师常常强将自己的书体教给学生,这样一来,书法艺术的前途危矣。

b.            新加坡书法水准不能提高,不能百花齐放,不但和老师的教法有很大关系,也和老师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很多老师好象害怕学生的字会超越自己,所以限制学生自由发展。

c.             书法团体可以走小而精的路线,把资源集中在几个人身上,专注高档市场,把自己的实力给培养起来。某团体的班级很多,但是缺乏书法教育体制的规划,结果几十年无法教育出有成就的书法家。而且他们本身导师不多,不少是来自外面的导师。书法培训要负责主办者、教学者和学生三方面,都要有对书法艺术奉献的精神,另外也得要得到各方面的赞助和支持,方能办起来;还有最重要的是生源,要收到学生才能办起来和维持下去。

d.            我们可以在师资方面,以及教学经验方面,予以积极配合;如果我们达不到要求,或可以从中国聘用书法教学人才前来常驻,但先决条件还是生源问题。

e.            你们要提升,去中国找高手私人学个几天就搞定了。举例,如果李可染,沈尹默这类人物还没有死掉,你们几个人凑点钱,去给他教两天,比去100场笔会更有用。现在应该还有这样的人物还活着的,只是我对书坛不熟悉,不知道是谁而已。那些水平还不够的,在新加坡继续看帖练就可以了。去那种笔会哪里会有高手?这类笔会都是搞场面,跑龙套的。你不知道吗?你们是什么地位?真正有高手的笔会,恐怕也不会请你去。你们有地位后,才有资格参加高水平的笔会!

4.书法教育体系的问题

a.            传承可以讨论的课题依其重要性排列,主要有四个:书法教育系统,书法的应用,师资,生源问题。这四个课题其实息息相关,是不应该分开来考虑。但是如果精力有限,不妨先由书法教育体系下手。要对书法教育的内涵、书法教育结构、书法教育的课程(历史、欣赏、技能训练)、书法教育等级、分科等等有个初步了解与共识,教导要针对对象,教学目标要清晰(一年内学生可以学到什么),学生学习目标要清楚(一年内他应该学到什么),等等。这些当然都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以前人学书法可能是一生一世的事,现在的人可没有这个时间,可是我们也不要学生上书法课时漫无目的,写了就算。所以教学方法很重要。

b.            在谈到书法的教育系统是,我提到要对书法教育的内涵、书法教育结构、书法教育的课程(历史、欣赏、技能训练)、书法教育等级、分科等等有个初步了解与共识,教导要针对对象,教学目标要清晰,学生学习目标要清楚,等等。这可能会给大家一个不很实际的很理论化的空谈。其实,我的原意恰恰相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对来自不同文化与学习背景生源对症下药,同事的他们的教学方法去维持他们对书法学习的兴趣,这样他们才会持续学习。

c.             我看书法教育系统,中国几千年下来已经有古训,基本上不必要大改。本地的困境是资源未用到对的地方上,有才干的人没有发挥其作用,跟书法教学系统关系甚少。或者说教学系统不好,追根究底是是选人不好。选人不好,其实还是领导有误。即便你有最好的系统,领导不肯用,也只是废纸几张。找到好的老师,马上就有好的系统。把差的老师除掉,换好的老师,立刻是不同的景象。

5        书法课程收费的问题

a.            不少书法老师在书法团体、会馆和民众俱乐部开班授课,他们所获得的并不多,很难吸引好的老师授课。你们教学生,被抽佣后所剩不多,一是收费太低廉,二是广告打的不够,学生不够多。收费要调高,广告敢敢打,财源会滚滚而来。刚才有位版主已经告诉你,学生是有的,你们没有去争取而已。你大概会告诉我,学费高会吓走学生。你想想看,家长可以花1001小时给孩子补习,为什么不能花50元给孩子上一堂书法课?如果一个在工作的人月收入是3000元,一个月花200元在书法上很成问题吗?问题是你们有没有告诉顾客你们教的比较好?你们有没有把你们的形象和你们给学生的价值让学生觉得你们的课程是值得200元一个月?

b.            财政很重要,运作思维里不要想如何找赞助,而是想如何在运作的时候能保证开支平衡。有大将级的老师,就敢敢收费贵一点。我两年前听说本坛有位活跃的大将级书法老师,竟然收费每小时10元。我知道这位老师厚道,不计较个人得失,希望通过廉价吸引更多学生,其实这样是扼杀财政来源。

c.             立即把书法课学费提高。12节才收$120,每节每人10元,被抽40%后所得无几,还会累死老师!老师要一次应付10个学生,每次两小时,哪里能教得好?除非是退休人士,对收入没有压力,有家庭负担的人很少愿意领取如此微薄的薪水!

d.            书法团体在开课的时候,应该调高收费,这样才能吸引到素质更优良的老师,进行更好的教学,而良好的人才才会加入书法的行列。毕竟新加坡的普遍经济状况应该能承受更高的学费。人们不原意来上课,我觉得跟钱关系不大,而是时间不够。

e.            我想你会告诉我,联络所会告诉你不可以收那么高,你就找其他愿意跟你们合作的机构!

f.             中年不善书但因生活负担不得以而教学者,把学费提高,让老师有时间提高自身水平。年轻有潜力者,找机会使其能以书法谋生,继续书艺,让自己书艺更高一层楼。而且,你多收费,教学准备工作就要有投入,搞形象,做广告(广告不一定要花钱!记住!)。你们招学生,就是靠布条,靠联络所/会馆的固有方法,当然是招不到学生!

g.            那些真正家境贫寒,又有兴趣的学生,你们大可以设立一个奖学金。你们有这种魄力做这种事情吗?

h.            你们有学生后,就有影响力,然后慢慢往权力中心靠拢,拉拢艺理会,会馆,等等的资源中心。 你们现在国外搞,本地没有风声,有人会长期,大量赞助你吗?

6.书法团体的领导问题

a.            新加坡年轻一代因为华文水平低落,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冷漠,加上书法已经失去其实用价值,所以对书法没有多大兴趣,因此而造成新加坡书法团体的会员,大多数年龄偏大,所以各团体负责人年龄自然也偏老些,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不论什么团体,在上面做领导的都是老人家,自然没有新的思维。团体常常进行换血,更新领导层,是个好办法。这些团体有青年团的组织吗?等到他们的负责人老化,新加坡书坛还有另一个五十年的辉煌吗?

b.            一个团体,如果他们获得了大部分生源、连师资人才也被所罗致,是应该有大成就的,但是如果这么多年还无法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以及书坛生力军的话,那就简直是在浪费河糟蹋了可贵的资源,包括时间、物力和人力,甚至还危及新加坡的书坛生态环境。

c.             任何事业的成功,领袖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必须要有强而有力的领导人出现,把书法的发展轨迹放到对的路上去。不论是帖派或碑派,领袖要能有正确的观念,广纳海川的心胸,并有足够的政治手腕调解和拉拢各派大佬。这种领导人是否能出现,目前是个大问题。这种人未出现前,恐怕大家还是要向战国时代这样,自己在自己的领地耕耘。自食其力。

d.            本地书坛的确有受到华文水平低落的影响,但是应该不是主因。更不是政府社团不支持云云。说此论者,是不善经营之体现。把问题推到政府和华社不支持,恐怕是不太对的。所有组织的失败,主要原因还是在领导层。

e.            团体内部领军人物笔头功夫又不怎么样,也是一个问题。 领军人物都如此,下面的更不要说了。真正有点造诣的都到深山隐居去了。如何让掌握资源的人,找到一个懂得艺术,又会搞活动的,又能信任让此人放手去做,那就是一大关键。

f.             资深望重的领导层并非不肯让位,而是具有领导能力的年青书法爱好者不多,在书法界或社会上也没有知名度,怎么能够带领书法会走向国际舞台呢?有潜力和有领导能力的人才或大学生不见得愿意加入我们的会,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作法,而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放心让他们去搞。

g.            你们继续自己的做法,就不要埋怨找不到人。找不到人和不愿意接纳他们是两种概念。年轻人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你看你自己的心态,你都不肯放手让下一代做,他们也懒的理你。你知道授权的概念吗?授权不代表弃权,你们老的授权,但可以监督。各年龄段善书者,请他出来,坐镇重要位置,督促书坛水平。还要搞个网站。

h.            目前年轻人是E时代了,你们是否有顺应时代,在facebook网页这类平台上建立您的管道?您的组织是否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如果有年轻人想加入你们,是否有管道?年轻人加入您的组织之后,是否觉得朝气蓬勃,还是老年人的组织,办什么事都要开会,敬老尊贤,慢慢做,等老年人故去后才让新血上台?我听说新加坡有个书法前辈的学生,想给老师开个展览,都谈了好几年,还要等大师兄来定夺,大师兄在国外,谈来谈去,也没行动。这种组织,看了就“显”,还是把时间精力花在别的事情上。贵会是否有魄力,网络30岁下的年轻人,把你们的领导层在未来的两年内20% 换成年轻人,并培育他们成才?老一辈不善书却在误人子弟者,给与虚名荣誉,请其退休。你有没有做过网站?

i.              正如你所说的我们的领导班子都是上了年纪的乐龄人士,对设立网站并非象你所说的那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必需考虑经费和以后如何维持的问题。

j.             网页有免费的,完全不用资金。你如果要好一点可以请专人设计,你可以在中国找,那里便宜。新加坡的也不过两千元,然后每年维持费不超过200元!你们可以找几个学生来做,更便宜!设立网站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你们不懂,就塘塞说难。我敢说就是因为我做过!你们搞组织,连一个网站也搞不定,就不要来担心书法继承的问题了。设立网站,这样就会给你们寻找资源铺路,网站不是花费,是投资!

k.            领导的思维当然也重要,一个“日常最关心的事只有三件:活动经费、工作人手,及宣传工作。经费第一、人手第二、水平第三”的人,如果会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水平上?把资源用在正确的地方,停止鼓吹水平差的书法,让真正有实力的人归队,再抓几个有潜力的苗子,把他们培养成有实力的书家,那么书坛就能活起来。

7        推广书法的策略问题

a.            我们必须培养出几个顶尖书法家。有顶尖书法家是好的大环境的一部分,这样我们书法爱好者就有机会更容易接近好的书法,受到好的启发。但是顶尖的书法家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培养。书法明星呢?可以有,但不要鼓励。这些人的功利心太大,有后遗症。我们不是也有书法明星了吗?还要多造几个吗?

b.            最重要的还是要书法普及和推广,并培养大量喜好书法的基层。组织举办比较有规模的各校常年书法联展。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观展者大都是银发苍苍的老人,一些年轻人,是很少涉足书法展的,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长叹的!建议有关教师游说校方,能带领学生到书法展参观。

c.             在普及书法方面,人数和活动的次数在数字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如果水准普遍低落,抵消了普遍的成绩。就是说普遍了不好的东西,不见得是好事。被认为是有优势的团体同时用掉了现有资源,其他书法团体没有空间成长。

d.            书法从来就不是个大众化的艺术,历代真正能掌握高水平的,只是一小撮人。从战国时期开始,有哪一个时代,是全民书法的?书法永远属于士大夫阶级,所以要求普遍水准提高,我觉得方向不对。既然你们目前采取大众化书法,贵会是否能考虑来个小众精品书法?在营销学上,永远可以把市场分层。不必跟书协抢同一块蛋糕。做小而精,资源不必很多,只要吸引到高层次的人,也一样可以做的热热闹闹的。

e.            近年来在新加坡主办书法展,因为无法深入年青一代,成本高而且展览效益有限,为节省无谓的消耗,所以我们一直在致力让本地书道同仁多多在海外展会亮相,首先就是要让海外人士了解新加坡书法的真正水平和实力,另外也在激起同道们的积极和认真的创作意识,给同道们一个在更高的国际水平舞台上获得肯定的机会,以便为新加坡书法的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较为有效渠道,等以后时机成熟,春风一吹,生源一多,这些硕果仅存的前辈就随时可以被集结起来发挥积极作用。
              
f.             我觉得你们采取在国外活动的策略,是不对的。忽略在本土扎根,就是没有根据地,注定要失败的。您在外头搞得多好,外头的人还是会优先照顾自己的人。几个人去国外交流对你们的会务有什么用?话说回来,去笔会,在国外展览,对个人的提升不是完全没用,只是对你们本地搞知名度没用!

h.            我(注:一个年轻人)对某团体的感觉是:好像除了开班之后就没有任何其他的活动。当然这可能是我个人的误解。不过这个误解应该是典型的。如果有心要接受多点年轻人就需要认真看待这个误解。我开始想学却不知道上哪里去学。转折才在网上找到某个团体。对我这样年纪的人尚且如此,对更年轻的人来说,不在网上就等于不存在。在网上开个网站也不够。还得在社交网站下功夫。我个人对这个团体的网站非常感冒。有点太老式而且没有太多的资讯。除了去看招生表,实在不值得一览。其实我班里不乏各阶层年龄的学员,但是我觉得这个团体没有好好的和这些人沟通与接触。

8.书法团体的会所问题

a.            会所这件事情,可以考虑“借壳上市”。可以与会馆,或者个别联络所合作,用他们的地方,开小班,但是要精,不然就陷入了团体竞争的被动局面。会馆,联络所有场地,但是他们没人搞活动,他们需要书法团体帮他们搞。书法团体需要他们的硬件。双方有互补的需要,就能有合作的基础。利用各种管道,在全国打广告。网页,facebook等都是便宜的平台。

b.            会馆和联络所的场地是需要钱租的,不是免费的。更何况联络所是不会和注册团体合作的。

c.             你们搞活动,开课,就要收钱。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你们如果要搞活动,就要先把资金给搞好。联络所是抽成的,不是叫你先付租金。联络所不跟注册团体合作,你们换个形式,用个人名义不可以吗?你们组织的会员各自用各人名义去教,然后上缴一部份收入,收入拿去做广告,招募更多的人/资源。联络所还会和商业公司合作呢!

d.            其实要跟联络所合作,可以跟CCC打好关系。人协是采取分散管理的,每个联络所多少都是独立的。只要CCC肯支持,肯定没问题。CCC为何要支持你?那你就要动点脑筋了。

e.            你们找一个比较有实力的会馆或者联络所,集中在那里搞活动。打个比方,潮州会馆是个有潜质的会馆,他们很想有作为,你们如果有魄力,一定可以赢得他们的芳心。另外,会馆有的是大把钱,他们哪里会稀罕你那一点点租金?如果人家不理你,你们应该先看看自己,到底为何人家不理你。

f.             你们收点会费,派几个比较厉害的会员去教教书法,钱不就来了?很简单的。我敢说,因为我做过。大胆一点,捧出一个林子平第二出来,到时钱你数到手软。

g.            这些事情的确不容易做,但是咬着牙,就做得到。这个就是魄力,绝对不是凭空放炮。

7.            新加坡书法路如何往前走?

a.            新加坡书法界需要的是互相扶持,而不是互相挤兑,在目前资源缺匮、华文教育水平每况愈下,以及书法展会上只有银发苍苍的观展者的情况下,一个和谐的书法艺术生态环境是必需的,这样大家才能齐心合力,为本地书坛回复并保住前些时候的盛况。

b.            恩怨请在私下解决,而应该尽量多谈书法的艺术境界。把书法当作一个艺术创作。是可以欣赏和有创造性的。传承的问题就留在管理层。最后还是希望不要老谈恩怨。我参加过其它的活动,一旦谈到这些恩怨就没完没了。以后就不想去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